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上海交大师生重温70年前“战上海”的风风雨雨

时间:2019-05-08

原标题:重温70年前“战上海”的风风雨雨

据《劳动报》报道,“为人民利益而光荣就义是值得永远纪念的。”矗立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的“史霄雯、穆汉祥二烈士纪念碑”上,由陈毅同志亲手书写的碑文时刻提醒着莘莘学子们7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上海”。

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战上海》一书作者刘统带领学生们一起瞻仰烈士墓,参观华东局机关进驻上海第一天的驻地旧址―――工程馆,以边走边讲,实景对话的形式,和学生们重温上海解放的历史(见图)。

他们在解放前夜牺牲

在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和特务机关对进步人士和学生的逮捕达到高潮。

1949年4月25日,淞沪警备区司令部分别给各大学校长发函,点名要把有共产党嫌疑的学生交出来,但无人理会。1949年4月26日凌晨1时许,大批国民党武装军警以装甲车为前导突然冲入交大,在校园内大肆搜捕。

刘统教授告诉记者,当时如果组织上得到有关大逮捕时间的情报,就用“吴玉章遗失印鉴”为名登广告,见到这种广告就是当晚要进行大逮捕。如果组织上得到黑名单的情报,就通过学校附近的面馆送一碗阳春面为暗号,通知黑名单上有名字的同志隐蔽。因此,在“四・二六”大搜捕黑名单上有108人,实际被捕的交大师生50余人,由于事先得到消息,列入黑名单的重要“共党分子”大部分没有抓到。

不过,因为在公开场合发表反蒋言论,穆汉祥和史霄雯两位烈士未能幸免遇难。两人分别于4月30日、5月2日被捕。被捕后,两人被关在警察总局的死牢内,受尽刑讯逼供也没有妥协。各方为营救他们想尽办法,交大校长王之卓亲自给毛森打电话,但毛森矢口否认有这两个人。5月20日他们在闸北宋公园(今闸北公园)被秘密杀害。5月29日上海解放第三天,交大学生自治会在工人指点下找到了两位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徐汇校区校园中。1950年5月,陈毅市长为二烈士墓碑题词“为人民利益而光荣就义是值得永远纪念的”。

“不入民房”是见面礼

交大工程馆是华东局机关进驻上海第一天的驻址。1949年5月25日夜到26日晨,华东局机关和接管干部队伍由丹阳乘火车到南翔,又由南翔分批乘汽车进军上海。陈毅问周林:“接管上海市政府的队伍先进驻哪里?你熟悉。”周林说:“先进驻徐家汇交通大学,然后分头接管。”当时下着细雨,道路泥泞。车队到达交通大学,没有占用师生宿舍,而是住在二楼讲堂,度过了进入上海的第一个夜晚。

5月27日早晨,下着小雨,上海市民在枪声平息后打开家门,惊奇地发现马路两边潮湿的水泥地上睡满了身穿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如何接管好大上海,是对解放军的更严峻考验。“共产党人在解放南京时,就是‘土包子进城’,不知道东南西北,不知道轻重缓急。”刘统教授表示,总前委指示,进上海之前一定要把部队教育好,把纪律搞好。

陈毅对部队入城后的纪律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入民房”。此外,还印了一本小册子《城市常识》发给大家,里面关于电车、电灯是怎么回事、抽水马桶怎么用等等,都有详细说明,教战士如何防小偷、防骗子,如何辨别工人和学生……写得非常生动具体,给战士打了严格的预防针。“我查了许多资料,发现战士睡大街其实就是第一天的事情,24小时之后,很多部队就住进了房子。上级还是非常关心战士健康的。”刘统教授说。

学习“战上海”的精神

“今天上海已经成为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与70年前的上海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抚今追昔,我们还记得前辈们经历的峥嵘岁月吗?还在继承他们的奋斗精神吗?”刘统教授坦言,写这本书就是为了展现70年前的风风雨雨,从跌宕起伏的经历中寻求前辈们留下的遗产和精神财富。

在《战上海》一书座谈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表示,共产党人在上海的一系列创新性探索,为新中国各项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战上海”所蕴含的历史遗产和民族精神,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对于新中国一路走进新世纪、迈入新时代具有刻骨铭心的启迪作用,放在今天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上一篇:首届“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揭晓
  • 下一篇:上财国际文化节开幕 学生品尝“舌尖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