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夏阳5月11日报道:杨浦区作为近代中国工业的先行区与集聚地,随着改革开放后工业体系的重大调整,许多国有工业企业面临“关、停、并、改”,一度成为产业结构老化、社会负担较重的老城区。
随着4月1日起,国家对于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率由16%降至13%,为地处黄浦江畔的杨浦“老牌”制造业国企带来重大利好。而得益于近年来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杨浦区这群“老牌”制造业国企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
上海机床厂研发费加计扣除2400万元
有着70多年历史的上海机床厂,老一辈机床工人都不陌生,它曾与昆明机床厂并称为国内机床界的“两颗明珠”。这些年,机床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利润空间一再压缩,该厂始终处于亏损状态。
上海机床厂财务部部长邱宏福坦言:“面对困境,我们的选择则是,坚守住我们民族的产业,‘苦练内功,狠抓创新’,无论行业发展什么变化,都要‘一根筋’地做下去,专注于匠心制造。”
图片说明:上海机床厂
除了这份坚守,也离不开税收优惠的一路扶持。这些年税收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大大减轻了上海机床厂的负担,光研发费加计扣除这块累计达2400多万元,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人员结构,2018年机床厂销售各类机床2000台,销售额突破5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去年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企业减税近100万元;今年降低3个百分点,预计一年企业少缴纳增值税约450万元。”财务部副部长黄剑红对记者说道。
在磨床装配车间,正在作业的机床师傅王善连对记者说,作为老一辈机床专家,国内机床行业的高端技术人才中,比他年轻一点的有不少,可再年轻点的就凤毛麟角了。减税降费举措不断,让企业看到了国家扶持制造业发展的决心,也更能甩开膀子,把力气用在技术研发和人才的培养上,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
组合降税让上海柴油机厂插上“互联网”翅膀
在上海柴油机厂的D20车间,车间主任陈昆鹏指着正在试生产的D20装配线告诉记者说:“这是上柴公司最新采购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线,投入生产后它将支持大通四款主力车型,最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要求。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陆续出台,助推企业正在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变革。”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发动机、零部件及发电机组研发、制造的国家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及试制能力,并与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联合开发高性能2.0T柴油机,建成高性能2.0T柴油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针对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本轮减税降费“套餐”里既有增值税降率最硬“主菜”,也有房土两税减免等暖心“配菜”。该公司财务部部长孙洁表示,经测算,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降3个百分点,企业一个月能少缴100余万元增值税,一年就能减税1500余万元,还能减少以增值税为税基的城建税等附加税费超过170万元。而房产税减征幅度、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等级税额调减将给企业带来近56万元的现金流。
企业打算利用这笔资金,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打造智能化生产线,如智能加工中心,智能装配单元的规模化使用,拓展“智能+”,向着“工业互联网”迈进的有益尝试;另一方面增加环保设备投入,机加工油气收集处理及试车尾气处理,研发更多符合国家污染排放标准的发动机。
此外,得益于增值税税率下调,减税效应也从产品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传导,孙洁对记者说道,虽然目前没有接到公司对于发动机销售价格调整的消息,但是在普遍降低增值税税率后,只要是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下,销售的价格迟早都要降低的。
杨浦区税务局局长陆友清介绍,今年将从“服务精准有对象”“社会共治新格局”“营商环境更优化”“领导蹲点续新篇”四个方面推出“税立方3.0”十大项服务举措任务清单,通过开展百场大培训大辅导、新办企业发票申领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公职律师税务工作站等精准服务举措,为企业提供“走近您身边”的纳税服务,让企业“多走网路,少跑马路”,在少跑马路的同时,尽可能缩短马路“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