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申城“专家治院”补齐社会办医学科人才短板

时间:2019-05-14

原标题:“专家治院”补齐社会办医学科人才短板

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卫健委官方数据披露,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社会办医机构已达2539家。不过,在记者走访本市多家社会办医机构中,相关从业者也向记者反映了它们面临的新挑战――青年优秀人才怎样才愿意进入社会办医机构?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如何维系?今年初,首个由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机构携手打造的眼科医疗中心“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新视界眼科中心”在长宁区签约成立。半年实践以来,这家眼科中心是否在治院战略延伸、补齐教研短板上有新尝试?

专家应成公立与非公的桥梁

社会办医机构纷纷引进三甲医院专家,带动各亚专科蓬勃发展,逐步克服了社会办医机构以往“医疗水平跟不上”的顽疾。专家同时带来了先进技术、庞大的患者群乃至个人品牌的人脉,但新视界眼科中心主任、院长荣翱认为,“专家跳出体制进入非公机构后,不能做单打独斗的‘独行侠’。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机构已经到了必须携手共进的新阶段。”

“公立医院专家资源充足,但病人量大、病床紧缺;而社会办医机构在日均门诊量、日均手术量以及病床流转速度上有优势。双方结合后,预计每年能额外提供20%的门诊能力、增加约15%的手术机会。”如今在同济眼科和新视界“两头跑”,给荣翱带来了直观感受,“如果双方能整合技术资源,服务容量与能力都将显著提升,最终得益的是患者,何乐而不为?”同济医院院长程黎明很支持这样的尝试,“公与非公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利民惠民的新篇章翻开后,期待擦出更耀眼的火花。”

学科带头人实现“治科治院”

社会办医机构均以优质服务作为打响品牌的主要手段,运营、客服、健教,可视为“三大主要抓手”。“社会办医机构核心是医院,而非公司。”荣翱希望借鉴公立医院的优秀经验,“院科二级管理从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文化建设、社会及经济效益等多维度进行考核管理,医务人员应该对医教研水平负责,而非思考如何盈利。”

新视界向专家们下发《院科二级目标责任书》,屈光、白内障、眼综合等5大亚专科分别由学科带头人负责签订协议。眼综合学科带头人田小波介绍,《责任书》中涉及科室年度学术论文、科研项目数,以及难度较高的三四级手术量,每项内容都与绩效和年终奖直接挂钩。如此一来,医院的人力资源布局也发生“大反转”,原本庞大的经营管理人员团队优化了近两成。“简单来说,以前经营管理人员是‘大主任’,负责专家排班、设定手术目标;现在学科带头人真正实现了‘治科治院’,对学科与人才发展具有充分决定权。”

  破题非公机构科研瓶颈

近日,白内障学科主治医师顾雪芬正准备申报“市卫健委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课题。社会办医机构科研的短板曾让她困扰,不过,眼科中心如今每月举办一次以上疑难病例讨论会,来自同济医院眼科与新视界的青年医生共同参与,以亚专科为单位,每月轮流分享最新英文文献。顾雪芬说,“同济眼科的同仁们在科研方面给了自己许多帮助,而在临床病例讨论中,自己很高兴可以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

荣翱说,“健康服务业50条”细化了人才供给的条目,市卫健委在科研立项等方面为社会办医机构人才“开绿灯”。但他直言,为何有些评委会觉得“社会办医机构的标书不值得一看”?“正规、全面、科学,缺一不可,必须对标公立医院人才发展体系。”今年4月,新视界集团医学伦理委员会成立,“加上之前已成立的动物实验中心与学术委员会,我们希望能从体制机制上为青年人才培育健康的学术土壤。”

不过,正如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会长闫东方介绍,市科委自然基金等项目对社会医疗机构的申报通道有待进一步开放,“我们也希望,下一步能看到更多渠道上的突破,让社会办医机构更大程度地汇入服务健康中国、健康上海的时代浪潮。”

  • 上一篇:从嘉定华亭跑到江苏太仓 上海首次跨省办全民健身赛事
  • 下一篇:推动长三角慈善一体化 “上海市慈善之星”评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