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什么是“空白期”瓷器?上博新展为你揭开蒙尘百年的历史真相
今天,“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幕,此次展览揭开了长期笼罩在“空白期”瓷器上的神秘面纱。
图说:“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在上博开幕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什么是空白期?主要是指15世纪中期的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期(1436―1464年)。此三朝历时29年,期间帝位更迭,政治混乱动荡。而此时景德镇御器厂生产的官窑瓷器,也因不署年款,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器物,其面貌一直模糊不清,相关研究工作始终无法深入,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
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合作举办,以景德镇御器厂发掘出土的器物以及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为主,并向国内外26家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借展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展品涵盖传世官窑瓷器、明御器厂出土器物和标本、各地分封藩王相关瓷器以及民窑瓷器,总数达285件/组。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大规模集中展出国内外“空白期”官民窑代表性器物,在业内尚属首次。
图说:红彩狮球纹大盘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2014年,考古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在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范围内的珠山北麓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属于正统到天顺时期的考古地层,并且发掘出土了大量重要瓷器标本。
此次展出的传世品中有不少应属于正统至天顺时期的明代官瓷,第一部分展出的器物,多属清宫遗留或曾经宫廷收藏,大多数制作精致秀美,显示出官瓷的华贵品质和良好的设计水准。过去不少制品都被划归宣德和成化朝。现在,通过景德镇御窑的考古发掘品和其它相关研究,本次展出的大多数器物可认定为正统至天顺时期烧造,也可能属于连接这几个朝代的制品。
图说:青花大龙缸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此外,展览展出的诸多受损的修补件瓷器,在考古上很有价值――1988年景德镇御窑考古发掘初步证明了正统到天顺的所谓“空白期”并不空白。2014年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更使局面呈现了清晰的景象。这里展出的170多件(片)器物及标本,均为这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的已在传世品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器物,但还有很多器物不见产品传世。如青花大绣墩,传世未见发现,是这一时期的特殊形制器物。整体而言,空白期瓷器烧造品种丰富,不逊于前朝甚至后代,这充分反映出从明初以来景德镇官瓷烧造有相对的连续性,过去所谓的“空白期”,与其它朝代相似,应是一个正常的多彩烧造时代。
展览将持续到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