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5月27日报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眼睛。”“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记者今天获悉,在国家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上海赛区中小学组比赛暨第四届古诗文大会诵读展演现场决赛上,十支队伍荣获一等奖。
“生病住院的日子里,诗词给了我力量”
小学组一等奖获得者郭海洋,是上海建青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作为古诗文的“超级粉丝”,舞台上的他虽是“单兵作战”,但却气势如虹,一首饱含激情的《满江红》让在场的大小观众们热血沸腾,感受到了他对词作的深刻理解。谁能想到,这位精气神十足的小演员,不久前曾是重症监护室里的小病人,还出现在电视节目《人间世》中。
“我突然发病,在重症监护室里待了整整15天。”郭海洋说,当时自己昏迷了3天,之后爸爸妈妈也无法到重症监护室来陪伴,各种治疗的过程也很痛苦。从小酷爱古诗词的他,就想到了用古诗词来激励自己。于是,他打针时背诵《行路难》《满江红》、打点滴时候吟诵《木兰辞》《琵琶行》……后来,连医生、护士也都知道他“诗词不离口”。有这些古诗词相伴,郭海洋坚强地度过了那些与病痛作斗争的难熬日子。
如今,康复后的他愈加喜爱古诗词,他觉得古诗词中有一种力量,让人直面困难,勇往直前。“长风破浪会有时,挂云帆济沧海”是他最欢的诗句,从病房康复的经历让他觉得这是仿佛是一次重生,“它激励着我一直不断前进,更加珍惜未来的每一天。”
“祖国,一首唱不完的恋歌”
另一位一等奖获得者张舒涵来自上海市普陀区长征中心小学。只有三年级的她不仅是“单兵作战”,并且是小学组最后登台的。可她在舞台上毫不怯场。张舒涵说,给她勇气与力量的就是她带来的作品――《祖国,一首唱不完的恋歌》。
“我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一股自豪感从胸中升腾,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自然就富有激情。”在准备的过程中,张舒涵每天都诵读数遍,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从最初的字词读音准确,到感情表达丰富、动作表情到位,有不满意的地方就重头来过。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因为自己的不断的练习,今天的演出她将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大家,也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掌声。
崇明区西门小学的小演员带来了经典诗歌诵读《可爱的中国》,虽然今天风雨交加,但他们一大早就赶到了比赛现场进行认真又紧张的准备。三(3)班的陆好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说我们的这位母亲可爱吗?”陆好说:“作者方志敏写这句话时,处于战争年代,只能悄悄地写。如今,我们中国正日益强壮,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用最深情的声音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与角色融为一体,表达爱国英雄的浩然正气
中学组一等奖获得者、来自上海市崇明区城桥中学的董凯瑞与贡笑远,比赛之后迟迟没有脱下他们的表演服装――一身被“鲜血”染红的“囚服”。原来,自从开始准备朗诵比赛以来,他俩就从理解作品、理解人物开始,努力靠近人物的所思所想,尽力与角色融为一体。“我们认为,光靠朗诵无法表达出这两位爱国英雄的浩然正气,必须塑造角色,与角色融为一体。”这样一个进步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加深对诗歌理解的过程,我们逐渐体会到了作者报国不得的苦闷以及坚信革命终会胜利的决心。也更能体会和平的时代来之不易,应当更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表演《春》的8位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国际部的同学,来自俄罗斯、美国、日本、波兰等多个国家。俄罗斯的赵瑞米今年十一岁,她最喜欢的书是《西游记》,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是鲁迅。学校卢老师告诉记者,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如数家珍,这得益于学校长年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国际部的同学每周都有古诗诵读、成语故事交流等活动。他们积极报名参与本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可见中国的经典文化已经超越了国界!
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测试中心主任王静怡表示:“古诗文学习重在积淀。”她说,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小朋友们应该从小学习古诗文,从语文学习中传播传统文化,通过诵读开发兴趣,传达意境美。通过学习古诗文,能够让我们找寻到自己的“根”,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大力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强根基”“壮树干”“生茎叶”“展花果”等系列举措,积极打造上海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常青之树。据悉,经典诵读大赛是本届诵写讲大赛四项系列活动之一,全国赛事由上海市教委和华东师范大学承办,上海赛区由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协办,中小学组活动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校的积极响应,全市有近千所学校参与了初选;198所学校、215篇经典名篇入围复赛;超过十万人参与了微信网络投票;成为了一项广受欢迎和关注的校园文化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