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上海累计新增减税437.6亿元,其中2019年新出台政策减税126.0亿元
去年6月15日,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正式合并,组建成为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之后,各区税务局和相关派出机构也先后挂牌。
一年来,它们的工作情况,改革成效究竟如何?
层层落实减税降费
“今年1—4月,上海累计新增减税437.6亿元,其中2019年新出台政策减税126.0亿元。”市税务局工作人员董理手中的一份最新报表显示。
今年年初,市税务局成立减税办,作为减税降费的“指挥部”。在市级层面之外,全市各征管分局也都设有这样的“指挥部”。董理介绍,减税办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各项减税降费工作进行统筹协调,以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能真正层层落实。
为了让纳税人尽早、尽快享受到减税降费的“红利”,市税务局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开展纳税服务。比如,上线“网上、掌上、线上、线下”四位一体的智能咨询系统,全天候、点对点为纳税人解答疑问。又比如,在“上海税务”微信公众号中嵌入“减税降费计算器”小程序,让纳税人可以轻松算出减税账单。
“初步测算,我们公司今年可以减少增值税360万元左右。”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财务黄静毅说,“减少的这笔税款切实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增加了公司的研发资金,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减税的收益会帮助企业逐步渡过难关,一旦经济形势好转,这些企业的投资也会逐步回升。”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指出。
大数据精准送优惠
“原来可以退税200万元!”近日,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颖在市税务部门的主动提醒和辅导下,获得了一笔“意外”的退税款。
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共有5761户与威派格类似的“应享未享”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被税务部门“精准制导”。统计显示,通过后续辅导服务,现已享受税收优惠金额2.54亿元。
这离不开在这次改革中成立的新机构——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对内,市税务部门汇集税务登记、申报和认定等多税种、多系统的数据信息;对外,则通过全市大数据中心平台,积极收集整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数据信息。
有了数据基础,为使“对焦”更加精确,税务人员改变了原先围绕单一税种开展数据比对的方法,创新采用“跨税种关联优惠政策信息比对”“第三方数据比对”等手段,筛选锁定“应享未享”纳税人名单,再通过电子税务局的平台,“点对点”向纳税人推送提醒信息。收获惊喜的威派格就是这样被税务部门“锁定”的。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表示,减税降费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和效果就是为企业减负。“企业成本降低了,市场活力也会进一步被激发,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就会增强。”
深化税制改革创新
不久前,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苏州市吴江区税务局和嘉善县税务局联合举办了长三角一体化跨区域税务协作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三地税务部门就纳税服务、风险管理、数据共享、团队资源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磋商交流。同时,还就建立税收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条线联络机制、人员互访交流以及联合党建、团建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据悉,青浦区税务局已上线“跨区域通办”服务,为“一体化”区域内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以实现企业税务开办常态化“一日办结”。
上海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正文表示,当前,市税务部门将做到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与科学组织税收收入、深化税制改革创新、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并将减税降费当作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