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变废为宝 沪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启用

时间:2019-06-16

据《劳动报》报道,原本通过马路“摇铃队”实现的垃圾回收,如今有了正规军,通过垃圾分类,居民一年365天都能在家门口完成再生资源“全品类”的回收。从废弃的塑料瓶到旧家电,报纸、纸板,甚至旧衣服,通过处理,这些不起眼的垃圾都能变废为宝,从你手中“分出”的矿泉水瓶或许就能变成聚酯纤维制成衣服穿上身。记者了解到,昨天,申城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正式揭牌启用,成为打造“两网融合”的试点标杆。

家门口就有收“废品”

昨天上午,家住嘉定爱里舍花园的沈阿姨拎着两个塑料袋来到了小区的一间屋子内,这里是上海城投环境集团在居民区设立的再生资源服务点。身穿工作服的回收员小李接过袋子后将其分别进行了称重,2只塑料油瓶、一袋报纸,共计4.2元。2秒钟后,一张印有二维码和价格的纸质清单就打印了出来,现金也当即交到了沈阿姨的手中。

“以前我们都是找外面的人来回收,有时短斤缺两感觉不正规,现在有了这样的服务点,又方便又干净,还能上门收东西。”沈阿姨告诉记者,小区自从实施垃圾分类后,自己也会特意将一些可以回收的东西挑拣出来,拿到服务点,“有时也就换几块钱,但也蛮好的。”

沈阿姨离开后,回收员小李将这些再生资源分门别类摆放在了指定区域里。记者发现,这里回收的物品相比马路“摇铃队”更加广泛,除了报纸、板纸和塑料瓶之外,还有玻璃、金属和废旧衣物。在一个铁框里,就摆放着包括微波炉、电饭煲、取暖片等旧家电,这些都可以折合成不同价格的人民币。

为了能让前来的居民一目了然,所有回收物品的价格都明码标价,通过一旁的大屏幕公开显示。不仅如此,居民每一次获得印有二维码的收据还能作为追溯凭证。

据悉,目前嘉定共有548个居民小区都设置了这样的再生资源服务站,至6月底之前,区内558个居民区将实现全覆盖。如今,区里的日均回收量已达到100多公斤。

最大处理量可达70吨

这些回收来的再生资源会去往何处呢?记者当即跟随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嘉定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

据悉,这也是申城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昨天,该中心正式揭牌启用。

在中心内,多名工人穿着制服、戴着口罩,正站在一条流水线上进行分拣左右。一只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塑料瓶有序滚落。工人们按照有色、透明等不同材质队分拣这些塑料瓶。

别小看这些步骤,其实都是有讲究的。“颜色越是淡的塑料瓶,后期加工的次数就越少。”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厂长杨龙斌告诉记者。这里最受欢迎的就是透明的矿泉水瓶,PET材质的瓶子经过加工后能变成瓶片,最后成为聚酯纤维,用作制成衣服的原材料。PP材质的瓶盖经过处理则能成为垃圾桶或者收纳容器等物品。就连平时不起眼的白色泡沫加工后也能被做成相框,获得再利用的机会。

“正是因为有了前期在居民小区设立的全品再生资源服务站,我们后期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加工材料,这些物品通过细分,都会对接末端进厂企业的标准,以便其能够得到再利用。”城投环境资源利用分公司负责人邱铤告诉记者。据悉,按照规划,该中心单日最大处理量可以达到70吨,目前,试运行以来日均处理量为8吨。

打通收运处置全链条

如何做到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再生资源回收中心与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是关键。

目前,申城试点的首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就为实行垃圾“全品类”回收,打通了收运处置全链条,最终实现可再生资源变废为宝。通过全品类“兜底”回收处理,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各类垃圾齐收共管,实现“一网打尽”。再通过与末端处置企业对接,加快可回收物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加强可回收物流向流量管理,推动一批符合环保要求、技术含量高的再生资源利用设施落地,提高可回物产品附加值,实现再生资源本地化闭环管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除了力争在嘉定地区实现全覆盖之外,还将在徐汇、黄浦两区进行试点推广。

  • 上一篇: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在上海大剧院举行
  • 下一篇:陆家嘴论坛:信心·开放·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