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等创新戒毒模式,拿出了“上海方案”。 芊烨 摄
中新网上海6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3日获悉,通过智能大数据平台开出针对性戒毒处方;率先尝试“4+1+1+1”戒毒康复运行模式,上海通过新技术新方法等创新戒毒模式,拿出了“上海方案”。
记者13日获悉,上海戒毒部门与沪上多家重点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专业合作,建立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创新“联合体”。
联合体重点研发专门针对戒毒人员的智能大数据平台,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持终端、一体机等实现生理数据实时上传,依托体适能戒毒康复训练平台、认知神经功能康复平台和行为认知干预平台分析有效数据,开出针对性戒毒处方。
目前,相关成果已获国家知识产权登记1项、专利1项。相关部门连续三年对1031名吸食合成毒品人员开展为期8个月的虚拟现实(VR)康复训练,毒品渴求度降低人数达到70%以上。
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4+1+1+1”戒毒康复运行模式,即每周4天劳动、1天教育、1天康复训练、1天休息。据介绍,这样的设计从戒毒规律性发出,特别是把康复训练作为戒毒的重要手段,和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同时也是病人、受害者的“三重属性”相吻合,更加符合综合施策戒毒的本意。
上海市司法局方面透露,今后,康复训练的时间比重还会进一步增加。“4+1+1+1”运行模式也被列为全国戒毒系统今年重点推进项目,在全国推开。
据介绍,经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上海已建成“四区五中心”格局。四区是指,生理脱毒、教育适应、康复巩固和回归指导四个功能区。五中心是指,戒毒医疗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和诊断评估中心5个专业机构。工作进度相比司法部规定的2020年节点,提前了一年半时间。
记者了解道,近年以来,上海监狱关押涉毒罪犯数量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新收、在押罪犯中毒品犯罪的比例始终占据犯罪总数的前三位。目前,毒品犯罪总人数约三千余人,超过在押罪犯总数的15%。
自2016年9月开始,上海市监狱管理局通过持续使用《罪犯风险需求评估量表》等科学评估工具,对一万余名在押罪犯做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存在毒品成瘾问题的罪犯占调查罪犯总数的22.4%。另外,这一万余名罪犯重新犯罪预测结果为中度以上危险的有3000余名,其中,罪犯存在毒品成瘾问题的人数占比达46.9%。总体来看,涉毒罪犯呈数量多、危险度大、重新犯罪率高等特点,一直是监狱开展教育矫正工作的重点对象群体。
据透露,自2018年1月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启动以来,上海监狱大力开展罪犯深挖检举工作,成功破获了数起涉毒案件,过程艰辛曲折,堪称狱内版的“破冰行动”。
调查表明,戒毒人员所处的家庭、社区、社会环境,是回归后保持操守影响最大的要素。回归后的毒友环境和失业问题,往往是造成复吸的主因。据介绍,回归人员对戒除毒瘾普遍比较乐观,九成以上人员表示有信心长期戒断毒瘾,约八成人员表示戒毒所对戒毒和操守保持有积极影响。但是调查也显示,回归人员一年未复吸率77.03%,三年未复吸率52.07%,未复吸率在回归后三年时间内存在较大的阶梯型落差。
上海市司法局方面指出,社会保障的参与度与受益度和回归后的个人操守保持有着较高的正相关。该局指出,戒毒是一项综合配套工程,在强制隔离戒毒之外,呼吁全社会有关部门和有志之士参与进来,共同构建回归人员彻底戒毒的社会支持系统和家庭支持系统,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斩断涉黑涉恶涉毒势力的控制网络,实现上海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