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暖心党员志愿者引领“上航”模式
据《劳动报》报道,49名平均年龄“奔七”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用一股子实干精神,在上航新村居民区里打造出了一间充满人情味的“暖心之家”。在这里,来自不同居民楼的党员志愿者们,走出“小家”为“大家”,舍去“小我”成“大我”。在垃圾分类的推进过程中,他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上海第一个开启垃圾分类上航模式的倡导者。
巧手制作分类“神器”
每天吃完晚饭,都是上航新村居民投送生活垃圾的高峰时间。居民们分类投放,刷卡积分,有条不紊,绘出一幅和谐有序的画面。这里是新时代第一个开展垃圾分类的小区,也是上海第一个开启垃圾分类上航模式的倡导者。
然而,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之初,也遇到过不少麻烦。刷卡积分需要多个志愿者同时使用多台专用手机帮助居民进行“绿色账户”积分扫码,志愿者们左手执卡,右手拿手机,对准光线,控制距离,甚至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刷卡成功。
改变这一切的多亏一个实用小工具,多谢一位热心老党员――朱庆辰。他的身份是上航新村垃圾分类的一名志愿者,同时,也是上航新村居民区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的一名成员。得益于他制作的“卡槽机”,帮助大家快速有效地在绿色账户扫码积分。
原来,为了为居民们登记积分,志愿者们往往要连续好久保持一个姿势,重复刷码,尤其是雨天、冷天更是不易。于是,擅长手工制作的朱庆辰自己动手画图纸,找材料,切割、拼接,第一代简易版“卡槽机”制作成功。投入使用后,志愿者们只需要把扫码专用手机固定在卡槽机上,居民投放垃圾后将自己的手机对准扫描即可,基本一次成功,轻松省力。精益求精的他通过总结,历经四次改进,又推出了改良版的“卡槽机”,使用效果更佳。
49人平均年龄接近七十
如今,越来越多像朱庆辰这样的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在上航新村居民区里发光发热,发挥一名党员的带头作用。说起这个“暖心之家”,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雪菊连连表示:“不容易,不容易。”
自2017年10月18日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上航新村居民区作为长宁区“两网协同”和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的首个试点,面对重任和强压,大家明目标,定任务,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应运而生,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协助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暖心之家”让来自不同楼宇的居民走进了同一个“家”。朱雪菊告诉记者,如今,工作室有成员49人,其中,党员38人,入党积极分子11人,“大家的平均年龄也都要六七十岁了,都是有谋出谋,有力出力”。
今年80岁的冯大成担任工作室的组长,他是一名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即便已经到了这把年纪,他还是闲不住。“我们‘暖心之家’虽然人不多,但我们一个人能影响好多人呢。”冯大成自豪地表示。原来,49名成员分担起了八大类不同“工种”,既有宣传员、指导员、记录员,也有积分员、统计员、巡逻员。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也加入到垃圾分类志愿者的队伍之中。
是实干者更是引领者
在每一个清早和夜晚,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能看见暖心之家工作室党员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犹如一股暖流一般,能让居民们时刻感受到暖意。他们值最辛苦的早班、晚班,放弃节假日,分时段指导垃圾分类工作,有的甚至还发动自己的丈夫、父亲、弟弟一家4人参加志愿者行动。
工作室成立之初,热心社区工作的姚汉珊居民主动申请加入工作室,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和实施阶段,坚守岗位,不辞辛苦,充分发挥了党员志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他的引领下,姚汉珊的小孙子萌萌也坚持加入志愿者行列,成为“最小”的志愿者。不止祖孙档,在志愿者中,还有不少夫妻档、母女档、婆媳档,晨曦日落,风雨无阻,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在小区里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积极承担垃圾分类的各项工作,是实干者,更是引领者,有了他们的参与和付出,居民的自治意识不断增强,更加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和投入垃圾分类工作。记者了解到,如今,小区的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垃圾分类支持率从试点初期的30%上升到了100%,投放准确率从65%上升到了100%,垃圾减量率从试点前的日均30.7%上升到现在的日均56%。每天,平均有200公斤的湿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被分离出来,使得垃圾减量在源头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