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上海电气上海外服新晋“千亿级” 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时间:2019-07-01

  当前拉动经济的增长点在哪里?人们很容易想到互联网巨头、创业企业……但在上海,却不尽然。

  压力下的“上海制造”中,上海电气近期发布年报显示,去年营收规模首次超千亿元,同比增长24%;结构变化的“上海服务”中,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外服去年营收超1300亿元,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推动上海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

  二三产业中的两家新晋“千亿”级企业,不但是当前上海经济需要的压舱石,更为未来增长注入新动力。而这两个“千亿”在当下的上海脱颖而出,并不是巧合。

  增量创10年之和

  去年至今,上海的第二产业正经历下行压力。然而作为“上海制造”的支柱之一,成套装备制造业却保持稳健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逆流而上的不是别人,正是上海装备业的“老大哥”。上海电气在外部宏观环境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去年全年企业营收增量,创下过去10年之和的纪录。

  上海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增势依然不减。上海市统计部门介绍,去年至今,上海第三产业一个新特点是社会服务业快速增长,这一涉及商务活动方方面面、包括众多高端服务的行业,已经成为“上海服务”规模最大的产业。

  社会服务业中,聚焦人力资源服务的上海外服,连续超越该经济类别中不同领域的对手,已经跃升成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领头羊”。

  对众多大型企业集团来说,“千亿”营收是一道门槛。几年前,迈过“千亿”门槛,几乎等于一只脚迈入了世界500强。

  “虽然最新的世界500强门槛提升到1600多亿元,但‘千亿’依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关口。”管理学专家表示,许多企业多年徘徊在这道“千亿”门槛之前,看得见、够不到;而一旦跨过门槛,往往意味着市场地位的确立,规模效应作用下,世界500强的目标已经不再遥远。

  上海什么时候有新的世界500强出现?过去数年《财富》杂志发榜时,这一问题总会引起关注。如今从最新的业绩报告看,在“千亿”线之上,上海建工、光明食品集团以及上海外服的母公司东浩兰生集团已接近入围,上海电气、复星集团则成为最新的“种子选手”。

  “面对宏观压力,二三产业、国企民企都有龙头企业能逆势上扬,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充分显示出上海经济的韧性与活力。”经济学家表示。

  冲破难关的闯劲

  “千亿”业绩的基础,是上海整体经济的稳中有进与能级提升,同时也离不开企业勇于突围、敢于突破的一股闯劲。

  上海电气的规模曾一度迫近过“千亿”线,一度又渐渐远离。“行业大环境不景气,传统电站主业萎缩”,是反复被提及的客观因素。

  近年来看似一路顺风顺水的上海外服,也有抛不开的烦恼。上海外服以服务沪上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业务起家,在沪外资企业整体进入成熟期,大举扩张、招兵买马的“黄金期”已经过去。靠什么发力增长,亦是这家服务业“千亿户”的难题。

  经济运行总有起伏周期,面对逆周期,曾经的“客观困难”会变本加厉。对企业来说,是蛰伏守业,还是冒险突围?

  “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冲破难关。”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郑建华回答。

  旧动能衰退、新动能还未壮大,怎么办?答案就是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全力以赴去发展新动能。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上海电气没有再纠结于“客观困难”,目前企业新能源装备在手订单超过1.7GW,第一次超过了传统能源。

  从长三角田间地头的污水处理,到迪拜的全球最大光伏电站,上海电气的新动能多点开花,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这不但抵消了传统业务的下滑,还让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新接订单三项主要指标同创历史新高。

  去年集团破千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这是在面临各种挑战,且没有任何兼并收购的情况下取得的,完全来自于企业的内生增长。

  当上海电气在困境中突围时,上海外服则在奋力走出曾经的“舒适区”。

  上海全球外资企业集聚,让起步早、业务范围广的上海外服获得了先发优势。但时过境迁,随着开放扩大,全球各大人力资源公司都在中国开展业务。身处上海,市场竞争便是全球竞争。

  如果只是固守家业,优势就会变成劣势,残酷的市场搏杀一次次证明,在这个行业,不进则汰。上海外服经营者介绍,近年来强势增长中,企业持续完善全国布局,在国内拥有了150个直属分支机构和438个服务网点,为全国35000余家企业的230万名雇员提供人力资源服务,超过85%的世界500强企业选择了上海外服的服务。

  “现在我们在国内排名第一,但不能满足于此,因为全球还有4家企业排在我们前头。”上海外服经营者介绍,2年前企业对标国际行业的新趋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聚焦四大核心主业,建立“咨询、技术、服务”的三层次价值体系,提升服务的附加值,为企业注入新一轮增长的后劲。

  拥抱世界的姿态

  观察上海电气和上海外服两家企业逆风飞扬的发展轨迹,可以寻见一条交集:外部环境压力虽大,开放合作的步子却越迈越大。

  去年至今,上海外服服务的不少在沪外资企业,提出将其中国总部上升为亚太总部的计划,大量新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因此产生。

  “在沟通交流中,许多外企透露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是上海这座城市在亚太市场发挥着日益显著的门户枢纽作用。”上海外服战略投资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此,上海外服与全球领先机构深度合作,搭建亚太地区人力资本配置服务平台,目前服务网络已经覆盖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韩国、菲律宾、越南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沪跨国公司中,有“老朋友”依托上海的平台进一步辐射亚太,也有“新朋友”到来,结识了上海的“新伙伴”,一同布局全球市场。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就在本月初,总部位于伦敦的GFG联盟执行董事长、CEO桑吉夫·古普塔来到上海,他高度评价首次携手的合作伙伴——上海电气。

  GFG联盟此次在澳大利亚投建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中,上海电气经过激烈竞争,成为工程总承包商。桑吉夫·古普塔介绍,上海电气在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有70多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包括迪拜在建的全球最大光热电站,这些都是选择合作伙伴时重要的考量因素。

  2018年全年,上海电气海外工程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承接EPC项目100余个,年销售合计140亿元左右,成为“千亿”营收中含金量高、影响力巨大的组成部分。“中国近二三十年发展中形成的技术、管理和产能,如今正是其他国家非常需要的。”桑吉夫·古普塔表示。

  对于上海的行业领军企业来说,开放发展,不仅惠及自身发展,更是配置全球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的过程。

  “我们每一轮发展,都和‘开放’相关。”上海外服经营者表示,长期以来企业服务外资企业,在服务中学习外企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如今丰富的国际化经验让上海外服赢得大量国内的国企、民企客户,帮助国内企业打造国际化经营的专业团队,推动企业加快走向“一带一路”。

  在创新领域,去年上海电气则在丹麦成立风电研发公司,在美国、以色列和日本开展了风险投资,如今正在重点跟踪20多个优质的前瞻性技术项目。去年上海电气全资并购的德国宝尔捷公司,已经成功实现了首个中国订单,中标中国商飞C919飞机襟翼自动制孔装配工装项目,帮助海外企业加入原本就以“全球合作”为特色的大飞机项目。

  当中国以更加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之时,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上海企业正飞扬在风口之上。 (记者 徐蒙)

  • 上一篇:乱扔垃圾情节严重者将顶格罚款
  • 下一篇:长三角的这个高铁站迎来第4亿名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