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人才选拔方式转变 名校主动出击进高中“抢”生源

时间:2019-07-01

  2019年高考刚刚落幕,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进驻沪上高中校园,开启了一场“生源大战”——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几十所高校摆开“车轮战式”,密集推出21场招生宣讲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一周之内,40余所高校面向高中生上课、宣讲……

  带着对优秀人才的渴求,高校主动走进高中“抢”生源,眼下已成为招生常态。沪上“四大高中”负责人均表示,新高考带来的人才选拔方式转变,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招生手势,也推动了高中与大学的深度融合,原本泾渭分明的教育学段有望相互衔接、彼此牵手。

  为招生,院士、校长齐出动

  “6月13日至20日的一周内,学校每天举办七八场高校宣讲会,由学生们自主报名参加。”复旦附中升学指导办公室教师胡琳说,这些宣讲会的主讲人几乎都是各高校的招办主任和外地高校上海招生组组长,他们为学生解读今年的招生计划和政策,介绍学校的新兴学科和特色专业,同时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的技术要点。

  就在上海高考成绩揭晓的第二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杨立军带着十余位专业教授来到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招兵买马”。杨立军笑言,宣讲会只是大学招生的“最后一站”,要知道,从高一开始大学教授们就已深入课堂开课、做讲座、指导学生做课题,让高中生提早了解大学,并学会自主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曾专程来到华东师大二附中演讲——那天午饭过后,他特别换上了西装,在台上侃侃而谈;随后,他还紧张地回过头来询问大家:“我讲得怎么样?”著名大学校长对于优秀生源的重视可见一斑。

  大学专业课提前进入高中课堂

  除了招生宣讲等“硬输出”的揽才方式,越来越多高校深入高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把专业知识、家国情怀和大学育人理念,一起植入高中生心里。

  在上海交大附中创设的“虚拟班”,每周二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东理工大学食品安全专业、同济大学苗圃计划、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相关教师走进学校课堂,为学生们讲授专业课。“类似这样的大学先修课程班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大学专业设置,也启迪了他们的专业兴趣。”上海交大附中副校长顾岗介绍。如今,学校每年都有10人左右报考上海财大经济学专业,有20多人在坚持听完一学期医学课程后坚定走上从医之路。新高考推出后,更多高校主动请缨,到高中开设讲座和选修课。

  复旦附中于三年前开始尝试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复旦微课”——课程均由复旦大学“出品”,数量已达30门,包括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姚大力教授主讲的“中国在全球史之中”、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主讲的“中国文学通观”等。

  这类大学先修课程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高中课程体验,同时帮助他们尽早正确地认识大学学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在复旦附中校长吴坚看来,如何让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得扎实而全面的学识,为进入大学后的发展打开足够空间,值得高中和大学共同探索。

  大学教授成为中学生的课题导师

  “骑自行车时如果急刹车,人会有向前飞出的安全隐患。如何通过设计让骑车人提高安全系数?”这样一个生活细节,被上海中学一名高一学生关注到了。作为她的课题导师,上海交大自动化系主任陈卫东教授指导她完成了这项“防回弹”研究,也把科学探究的乐趣传递给了学生。大学教授、科研院所专家走进中学,通过指导学生课题,让学生发觉兴趣所在,这是现在不少中学的人才培养探索,也是大学揽才改革的方向。

  上学期,上海中学新建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中心”,面向全校高一学生开设类脑、脑疾病和脑科学相关拓展课程。20多位授课老师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国内知名脑科学研究机构。上海中学校长冯志刚介绍,该校建设了30多个科技、工程、技能、艺术类创新实验室,并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18所高校、科研院所及医院开展育人合作。

  原标题:名校主动出击深入高中“抢”生源

  • 上一篇:长三角的这个高铁站迎来第4亿名旅客
  • 下一篇:上海开展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