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桂杨园小区一位“不平凡”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时间:2019-07-01

中新网上海新闻6月19日电(王子涛)每天清晨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里,在桂杨园小区垃圾分类的一个点位上有这样的一位志愿者――她戴着黑框眼镜,常带一顶鸭舌帽,身穿绿马甲,手拿着一把火钳……

有居民来扔垃圾,她便用“洋泾浜”式上海话说着:“爷叔,阿婆,侬垃圾分类了伐?”她就是很多居民熟识的张菊荣,老居民口中的“小张”。

张菊荣其实是来自安徽宣城的一名外地租客。她在桂杨园小区里住了五年,说长不长,却和小区居民从渐渐熟识到结下深厚情谊。不仅如此,连小区保安说起她都连连称赞她。

张菊荣看似嘻嘻哈哈的,心却很细。自从搬到这里,发现小区居民年岁大的住户很多,自己五十来岁还算“年轻”,也就多帮衬着;除了平时去饭店做小时工的时间,居委会有什么需要志愿服务的活动,时间允许就一定参加。

用居民的话来说,张菊荣是个闲不住的“热心肠”:给楼下楼道门口打扫下卫生是家常便饭,下雨天排水口堵了用手疏通也不嫌脏,捡了钱包不带看的就送到派出所,大过年为了多挣些钱留下做工,却还想着大年夜里为小区保安送上暖心的年夜饭……说起张菊荣,年长者都唤她一声“小张”;年纪轻的都亲切称她为“张阿姨”。

如今,她又主动报名成为了桂杨园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都说,外地租客对社区建设很难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认为外地租客比较难管理,担心在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成为“阻力”。

其实不然,尤其有张菊荣阿姨这样的外地租客出现在了垃圾分类志愿者岗位上。张菊荣作为一个平凡的外来务工者,不仅积极参加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还拿出自己宝贵时间花在了每天清晨两小时的志愿服务上,这让很多居民大为感动。

现在每天早上六点多,张菊荣就要起床收拾收拾,随便对付着吃点早餐,穿上绿马甲,带上黑手套……由于出车祸导致腿脚不好,她会提前一点去垃圾分类点,开启新一天志愿服务。

“爷叔,阿婆,侬垃圾分了伐?”张菊荣的上海话并不标准,但很热情有感染力,居民们看到张菊荣笑呵呵的脸,往往就很配合垃圾分类工作了,甚至有居民看到张菊荣在做志愿服务,在她的带动下也报名了志愿者。

张菊荣有些自豪说,“我们那片分得最好啦,尤其是年纪大的居民分得更好!”

其实,她也遇到过居民十分不配合工作的情况。有次一个居民骑着车带着垃圾扬长而去,在几十米开外,全甩到别人的车底下。她只能走过去,用火钳把垃圾一个一个掏出来,再进行分类丢进垃圾桶。心里虽然很气愤,但张菊荣认为这也是难免的,多年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她相信会慢慢变好的。

说起生活垃圾到底怎么分?最易分错什么?

张菊荣讲起来头头是道,“居民最容易搞错弄混的就是这些,比如小区里有很多居民喜欢点外卖,而外卖盒质地薄的是干垃圾,厚的或泡沫材质的是可回收垃圾;一个烟头也得细分,有只剩烟屁股的是干垃圾,没吸完的是有害垃圾;像厨余垃圾里,大骨头因为‘难腐蚀’而且不好粉碎,被列入干垃圾……”

她又接着说,一开始居民不可能分得都对,所以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不仅要告诉居民怎么分,还最好跟他们讲为什么这么分,这样更有利于居民加强记忆,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

“我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垃圾分类培训,回家后一有空就会背诵,不懂就问别人,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必须做好。”所以张菊荣能这么熟知每一种垃圾正确分类,张菊荣还笑着说,“虽然每天做临时工,早上起来先要做志愿者到九点钟,再骑自行车赶九点半的班,很是匆忙,但我觉得做这件事很开心。”

桂杨园居委会也考虑到张菊荣上午和晚上都要上班很辛苦,便安排她休息,结果她又去了杏梅园小区去志愿服务。

桂杨园居委书记陈健介绍说,志愿者的工作其实是协助指导保洁员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保洁员人数有限,志愿者往往需要担负更多的责任。张菊荣总是主动承担工作,拿起火钳帮助居民正确分拣垃圾,这些平凡的举动,却是众多可爱志愿者们的一个缩影。

在桂杨园小区里,有一批由党员、楼组长、热心居民组成了志愿者队伍,包括,身患疾病的老党员吴文彪,居委会担心他身体不安排值班,他却依然希望坚守在岗位上,甚至连续值班三天;还有像龙阿姨,在上午7点到9点时间段做垃圾分类志愿者,之后还去给一位孤老买菜做饭;像张菊荣作为一个外地租客,平时已经做辛苦的小时工,还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他们每天两小时风吹日晒雨淋,一周七天都坚持在岗位上,这可不是一件轻巧事。(完)

  • 上一篇:杨浦扫黑除恶 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 下一篇:上海白领午间科普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