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抗日漫画战”全面打响80周年 画笔就是手中的武器

时间:2017-07-07

原标题:“抗日漫画战”全面打响80周年 画笔就是手中的武器

今天是七七事变八十周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炮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面对日寇的暴行,以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为母体的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宣告成立。8月底上海救亡漫画宣传队从上海出发,经南京到达武汉后,成为当时活跃在前线和后方的一支极具战斗力的抗日漫画宣传队伍。近日,上海漫画界正在组织相关活动来纪念八十年前的这一场抗日“漫画战”,而包括不少机构和专家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和撰写相关书籍,让人们更加了解漫画家们与日寇所打的“漫画战”。

画笔就是手中的武器

“最近,我与上海美协漫画艺委会一起商量,准备在8月底,为上海救亡漫画宣传队出发八十周年举行一场纪念活动。”张乐平四子张慰军说,“中国画家的抗战漫画,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战斗力,而且也达到那个时代漫画创作的艺术高度。尽管后来因政治及经济原因,上海救亡漫画宣传队被迫解散,但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在中国漫画史上,留下了悲壮与辉煌的一页。”

对于许多人来说,一提到张乐平这个名字,首先想到的就是三毛,但知道他的抗战经历和抗战漫画的人就相对较少了。事实上,就连张慰军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搜集、梳理相关资料时才慢慢熟悉父亲在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的。据张慰军介绍,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作为全国漫画运动中心的上海,包括张乐平在内的漫画家们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迅速行动起来,在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漫画界救亡协会。“八・一三”淞沪抗战发生的当月,他们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成员有叶浅予、张乐平、胡考、特伟、席与群、陶今也、梁白波,大家推举叶浅予为领队,张乐平为副领队,率队离沪宣传抗日。

张乐平的漫画《幻想中的无敌空军》。张慰军供(资料图)

在以后的转战历程中,宣文杰、张仃、陆志庠、廖冰兄、陶谋基、叶冈、黄茅、麦非、周令钊、廖末林、章西、叶苗、丁深等也先后加入。1939年,漫画队在桂林兵分两路,张乐平担任奔赴前线的队长,是当时坚持战斗岗位最久、辗转各地最多的漫画家。1938年5月,中国空军出动两架“马丁”B-10型轰炸机,远征日本本土,投下100多万份传单,对日本侵略者发出了严正警告:“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一变而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外国飞机轰炸袭击,也是世界航空作战史上绝无仅有的“纸片轰炸”,许多传单上配有漫画宣传队绘制的漫画。张乐平还定期把抗日漫画交给美军“飞虎队”,由其负责配上日文印成传单,至敌占区及日本本土空投散发。

张乐平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无感慨地说,漫画宣传队创作的作品“当时贴遍江南城镇街头,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回想当年我们在警报频仍中闭窗秉烛作画的情景,至今犹觉热血奔涌……我这个漫画兵从1937年画到1945年,经历了抗战的全过程,武器就是一支画笔。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当年的作品,虽不成熟,笔底感情却是真挚的。激于民族的义愤,我们曾以苦为乐,不负祖国的托付,尽了自己的职责”。“我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创作的《三毛的大刀》,画的是三毛去参军,被笑人没有刀高,于是三毛就举起大刀,一口气砍倒了两棵大树。”张慰军说,画中三毛“不问年纪只要有力”的铿锵话语让人热血沸腾,也会让他想到“书生报国”的父亲。后来,投身抗战的经历也成为张乐平创作《三毛从军记》的源泉。

抗战救国的历史见证

在众多绘制抗战漫画的画家中,叶浅予和张乐平的名字总是经常被人提及,这并非因为他们二人是上海救亡漫画宣传队的正副领队,而是由于他们的漫画创作达到一个较高的艺术层次而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特伟漫画《供不应求》。郑化改供(资料图)

“大凡提起丰子恺的漫画,人们脑中往往会呈现出一些天真可爱的儿童或各种令人爱怜的弱小动物,以及平湖秋月,荷塘泛舟的影像。而将散落在各出版物中的丰子恺有关抗战题材的漫画归拢在一起,细细梳理之后才发现,丰子恺曾画过不少抗战漫画,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抗日漫画名家。”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副主任、军旅漫画家郑化改说,“丰子恺从1937年7月离别“缘缘堂”,到1946年7月离别“沙坪小屋”。这9年间,不仅画了难以数计的画作,而且还出版了《漫画的描法》《艺术与人生》等11本著作。可以说,在全面抗战八年间,是丰子恺绘画创作丰收的重要时期,创作作品上千幅,这其中,他有关抗战的漫画作品达一百余幅。可以说,丰子恺是抗战大后方中最杰出的抗战漫画家之一。”

丰子恺漫画《轰炸》。郑化改供(资料图)

郑化改特别介绍了一幅题为《轰炸》的作品。画中一位正在给怀中的婴儿喂奶的妇女的头被炸飞,从颈部向上喷涌鲜血的她仍坐在凳子上给孩子喂奶。被炸飞的儿童玩具更增加了悲剧的气氛,“丰子恺很多幅遭遇空袭的漫画,向世人讲诉这一个没有空中优势的农业弱国的国民,是如何被一个具有绝对空中优势的工业强国的军国主义者任意欺凌的。细品丰子恺的抗战漫画,可以看出其作品大都是从人类的同情心,对生命的珍爱这一角度去选题,而不是一味直接的谩骂和怒斥。

欣赏丰子恺的抗战漫画,可以使人感受到一个被压迫民族发自心底里的低吟与呐喊。还可以体味到一个伟大民族的仁慈之心和乐观、大度、宽容的情怀。”这段时间,郑化改除了漫画创作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撰写《中国抗日战争漫画史》,“在抗战中,美术界战斗在最前线的是漫画家。救亡宣传战线上的漫画战士,发扬了中国漫画的战斗传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的业绩是可歌可泣的。

抗战八年,漫画战士逃难奔波,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创作出成千上万的作品,留下抗战救国的珍贵历史见证。像我们熟悉的很多画家,如叶浅予先生、张仃先生等,都创作过大量的抗战漫画。世界动画影坛“中国学派”的奠基者、中国杰出的动画电影艺术家特伟先生,当年作为抗战漫画宣传队的骨干成员。特伟曾经画过一幅漫画《供不应求》,把日本的军事预算比喻成5头大象,大象的鼻子被画成了大炮的炮管挤在一个标有“公债”的水桶里竞相吸允。水桶旁边一位标有‘人民’二字的小人吃惊地看着这一景象,显露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该画的思想力度之大,比喻之贴切,胜过数篇文字稿件。特委就是用这类贴切的形象比喻来畅快淋漓地抒发他的悲愤,释怀他的情感,为中国的抗战漫画艺术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张乐平漫画《唯有军民合作》。张慰军供 (资料图)

  警示后代、永垂青史

“在编著《上海老漫画丛书外侨看景》一书时,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翻查了《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发现了当时白俄漫画家萨巴乔(Sapajou)于1937年8月9日至12月20日在《字林西报》上发表过记录中日战争的漫画。上海图书馆陈蕾说,“萨巴乔对于中国漫画界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像华君武先生等都曾表示受到过他漫画的影响,从这批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画线条流畅,圆熟灵秀,表现力、渲染力都很强,造型准确且夸张得体,严肃中带着讽刺,透着诙谐,夹着冷嘲。作品紧扣上海时事生活。”

上海图书馆是海内外收藏近现代文献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尤其在历史文献开发方面具有悠久传统。早在2008年他们成立“老上海漫画”研究课题小组,利用丰富的馆藏向公众集中展示了一批馆藏老上海漫画文献,饱受读者好评。随后,《老上海漫画图志》的问世赢得业内广泛关注、认同和一致的赞赏。据介绍,上海图书馆正在编著《抗战美术丛书抗战漫画》,通过精选的漫画,记录当年为抗日救亡展开的一场“殊死的漫画战”,为爱好漫画的读者提供丰富的信息,以期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关注漫画、支持漫画。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近代上海史创新型学科首席专家、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武研究员看来,全面抗战之后,虽然上海的出版发行受战事蔓延的影响,困难重重,而且整个出版环境持续恶化,但出版的物资供应和技术基础较内地而言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尽管战时上海的出版发行能力受到极大的限缩,跟战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由于孤岛文化人和出版家的努力,还是推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出版物,有的影响还极其深远。抗战读物的出版仍很活跃,聚集在孤岛的大大小小的书局、书店往往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挂洋旗或书刊出版地址造假等,与日伪势力周旋,并通过秘密渠道将抗战读物输送到敌后抗日根据地,或通过香港转运到内地。因而通过研究上海的出版史,对于抗战漫画的研究也有非常大的帮助。

抗战漫画在中国美术发展史和漫画发展史上,树立起一座里程碑。所有抗日漫画都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野蛮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奋勇抗敌的无声的证词。虽然当年的那些漫画家们大多已经作古,但他们留下的作品,永远警示后代,永垂青史。

  • 上一篇:武警上海总队二支队到一大会址重温誓词过党日
  • 下一篇: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行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