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燃灯者”为所有法律人竖起标杆
近日,徐汇区法院运用“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偷窃案,标志着这个司法改革催生的新事物初步实现了“试验品”到“样品”的转变。在为司法改革取得进展而欢欣鼓舞时,人们总会想起一个名字――“燃灯者”邹碧华。2014年12月10日,上海司法改革的“操盘手”,时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邹碧华在前往一场司法改革推进会途中突发心源性疾病,不幸辞世,年仅47岁。
习近平总书记对邹碧华的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
兢兢业业好法官司法改革先行者
邹碧华分秒必争去实现自己的法治理想,为所有的法律人竖起了标杆。
2010年,长宁区法院来了特殊的一家三口:5岁的小铭罹患白血病,然而父母离婚,把他扔给了生活拮据的爷爷奶奶。老人路过法院,想试试以小铭的名义起诉父母。当时还没有未成年孩子告亲生父母的先例。“法律的本质就是保障孩子的权益,不要被僵硬的法条所束缚。”邹碧华带着大家研究法条,找到立案依据。经过快速审理,依法判决小铭父亲将名下房产划归小铭。
从业20余年,邹碧华审理了一大批复杂棘手的大要案。在审理案件时,邹碧华也在不断总结和思考,时至今日,他所著《要件审判九步法》仍是不少法官必备的案头书。
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历经15次座谈会、34稿淬炼,终于付诸实践,作为负责人,邹碧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为了考核法官工作量,邹碧华要求把一家试点法院200多名法官近5年审判案件卷宗全部调出来,技术人员花了整整4个小时才把这些数据拷到硬盘上。邹碧华用了一个双休日时间,不眠不休,把卷宗浏览了一遍。他提出,衡量法官工作除了数量,还要设置权重系数,这样得出的数据才更科学。
因为工作太忙,邹碧华在办公室里放了一张行军床,需要休息时就拿出靠垫躺一会儿。有一次忙到凌晨3时才回家,5时又出门了。
法官专业能力重要,但良心更重要
斯人已逝,精神犹存。“法官当如邹碧华”,激励着更多后来人接续奋斗。“他带领法官们研究法律,开创未成年人起诉父母先例的故事告诉我们:法官的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法官的良心更为重要。”上海高院法官周欣说,作为一名刑事法官,从邹碧华身上学会了探究法律条文背后的基本精神,切实尊重常识常情常理。
邹碧华生前最关心的司法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司法责任制、繁简分流、员额制等重点改革内容在众多基层法院落地生效,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136项改革任务也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