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7月20日电(记者 吴霞)江南自六朝以后,就形成思想开放、见贤思齐、勇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传统,到近代以后,更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开放新格局。历史学家熊月之近日主讲上海“学习读书会”,将江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向现场读者娓娓道来。
在熊月之看来,中国历史上,凡是偏向于东南地方的政权,都比较重视海洋,比如三国时期的孙吴,造船、航海都比较发达。宋代对武力方面戒备比较严,国家需要税收,就注意发展经济,发展海上贸易。
北宋与南宋均高度重视海上贸易。两宋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联系港口,相继有江阴、泉州、温州、明州(宁波)、青龙镇等,大多数处于江南地区。元代,江南地区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明清两代,虽然朝廷大多数时间力主对外闭关锁国,但是民间对外贸易不绝如缕,江浙沿海很成规模。
熊月之强调,从唐到清,江南都是中国最富庶地区,也是进行国内、国际贸易的重要地区。扬州、江阴、青龙镇、刘家港、乍浦、上海、宁波等港口的盛衰兴替表明,连接南北、沟通中外的关键港口,一直在这一地区摆动起伏。具有卓越禀赋的上海,正是在这一大趋势下脱颖而出。
熊月之表示,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由于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成为中国最为开放的城市。近代上海人口80%以上是各地移民,移民当中80%以上是江南人。所以,上海人口主体部分是江南人。近代江南人开放的事迹,在全国范围内相当突出。熊月之举例:“上海广方言馆在外语学习方面,成效卓著;江南制造局及其翻译馆,在仿造西洋坚船利炮、翻译西书方面,举世闻名;上海在介绍西方新思想、新文化、新学说方面尤其显著,在介绍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主义方面,十分突出。在倡导世界文明理解、文明互鉴方面,也有突出贡献。”
熊月之强调,总体而言,江南地区襟江带海,近代江南以上海为开放基地,在被动开放中有主动抉择,努力学习先进文化;同时不失文化自信,坚决抵抗列强侵略,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近代上海城市文化。“改革开放以后,这种传统发扬光大,江南便成为开放的江南,大气的江南。当然,开放时有坚守,吸收时有选择。江南又是睿智的江南。” 熊月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