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0多年,陆文忠回想起当年围垦荒滩时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真的是‘不要命’一般地干!我们的宗旨是:一息尚存,不落风帆。”
72岁的陆文忠退休前是崇明陈家镇瀛东村党支部书记。崇明有“东海瀛洲”之誉,“瀛东”便是崇明岛最东边的地方。上世纪末,陆文忠多次带领村民围海造田,共围得滩地4000亩。
上世纪80年代初,陆文忠当时担任陈家镇良种场村大队长,他所在的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当时,乡村工业发展如火如荼,但他仔细分析后认为,发展村办工业缺资金、人才和渠道,不如“向荒滩要田发展养殖业”。1985年11月,经上级政府同意,陆文忠带领6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准备围垦滩涂建立瀛东养殖场。当时,陆文忠他们身上一共只有200元现金,外加一缸自制的咸菜。
围垦滩涂是一项苦活,陆文忠带领的围垦小组要在潮退时筑下结实的堤坝,还要完成割芦苇、平港汊、兴修水利、翻田播种等工作。围垦小组用芦苇搭了一间草棚,大家风餐露宿,在东海边顶风冒雨,用扁担、铁锹等工具筑起堤岸。经过300多天艰苦奋战,一条大堤终于筑成,600亩滩涂围垦出来了。之后,陆文忠他们又用数周时间开挖鱼塘300亩,当年获利2万余元。
尝到甜头之后,陆文忠在之后的10年间又数次带队在荒滩上奋战。1987年,新筑的堤坝发生决口,老陆为了抢险,在滩涂上一路狂奔,脚底被淤泥下的芦根扎伤多处。1994年,47岁的陆文忠再次带队出征,围垦期间开着摩托车赶赴决堤现场,在经过湿滑路段时翻车受伤,他忍痛赶到大堤扛着泥袋堵决口。抢险结束后经过医院诊断才知道,自己右肩骨、右手掌骨、右肋骨三处骨折。
到陆文忠退休时,瀛东村固定资产已达1.4亿元,年人均收入2.5万余元。“作为一名村干部,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目标,这是让我最开心的事。”陆文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