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海拔高标准,缺氧不缺干劲!三年援青,他们在果洛传递上海温暖
青海省果洛州,是上海对口援助扶贫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着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大气含氧量仅为上海的50%到60%,全年气温不超过10摄氏度。
图说:西宁果洛中学操场 郑逸洁 摄(下同)
这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全州有藏族、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民族,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
这里受到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是青海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在藏语中,果洛意为“反败为胜的人”。怀着“反败为胜”的信念,2016年7月24日上海市第三批援青干部来到这片土地,以“高海拔高标准,缺氧不缺干劲”的昂扬斗志,在教育、卫生、产业等多个领域开展援建项目。三年来,看着一所所标准化学校拔地而起,一批批当地教师送往上海接受专业培训,援青干部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三年苍老,但是值得。”
高原孩子们也能领略科技的魅力
“未来我要做宇航员!”、“我想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稚嫩的手笔,来自于久治县白玉乡小学的学生们。整片墙面上,贴满了孩子们对科学热爱的呼喊。
白玉乡小学位于海拔3500米的高原上,四周群山环绕,寂静无声。安静的教学楼里,仿佛随时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记者走进教学楼中,迎面便是这块科学气息浓郁的航天墙。
图说:白玉乡小学航天墙
“科技教育,是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久治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沈元雄介绍,高原上的孩子们对科学充满了幻想。尽管他们接触高科技的机会不多,但是一提到纳米技术、航空航天,他们总是听得聚精会神。在学校的教学大纲里,科学实验课程占有重要的比重。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从观察蜗牛、蚯蚓、金鱼,到学习造纸、制作指南针,一学年共有47堂实验课。此外,在语文、英语课上,老师也会在教学中融入科学性知识。
与一般的校园不同,白玉乡小学没有操场,学生自由活动只能在教学楼前的一块空地上。然而,孩子们却有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草场。草场划分为一块块“自留地”,每块地都由一个班级负责种菜。沈元雄说,菜的种植好坏也算作成绩的一部分,种得好的班级会受到老师表扬,“农业是科技教育的一部分。”
去年6月,白玉乡小学与上海市嘉定一中附属小学结对,牵手共建科技校园。两校合作出版了科学读本《嘉童101问》,书中记录了从动物、天文到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小知识,其中不乏可以看到两校学生互相解答的小问题。现在,该读本已作为白玉乡小学课本教材供学生上课使用。
为果洛孩子办一所中学
三年来,一所在西宁筹办的中学牵动着高原上学生和家长的心,它便是总投资超过1.2亿元的西宁果洛中学。
记者来到学校,看到的是丝毫不亚于上海任何一所中学的美丽校园。偌大的操场、宽敞的体育馆、器材齐全的音乐教室……在教学楼旁还专门开辟了一片援青林,其中的每一棵树都由援建干部亲手种下,预示着沪青两地情谊常青。校门还在施工中,9月开学前能完工。
图说:西宁果洛中学援青林
“这所学校的诞生,是多方爱心积聚的结果,也是教育者情怀落地的结果,更是我们落实国家的要求,完成东西扶贫,完成脱贫攻坚的结果。”上海市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杨振峰介绍,自2017年8月来到当地实地考察后,便设想在西宁建造一所让每一个果洛孩童心向往之的标准化中学。之所以选择在西宁建校,他解释道:“选址在这里有助于解决师资来源问题,西宁作为省会城市有更多优秀的教师培育优秀的学生;同时这里相对海拔不高,便于教育质量提升,有利于打造一个服务于整个果洛地区教育发展的教师培训基地。”
回到上海后,有着初、高中办学经验及优质教育水平的上海市大同教育集团引起了杨振峰的注意。去年7月,《西宁果洛中学加盟黄浦区大同教育集团框架协议》签订,大同教育集团正式对接支持西宁果洛中学。
图说:西宁果洛中学电子钢琴音乐教室
“我们把西宁果洛中学作为大同教育集团的市外分校。”大同教育集团理事长、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介绍,协议签署三个月后,果洛中学教师第一期浸润式跟岗培训便正式启动。来自果洛中学的6名免费师范生来到上海参加为期3个月的见习期教师培训课程。每位师范生在一名学科带教老师和一名班主任的指导下,从理论性的“新入职教师师德教育”、“见习教师的职业认知与专业发展”到实操性强的“如何撰写教案、评语”、“如何观课、评课”,接受了系统化的教师培训。培训的最后,学生以展示课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
为了帮助当地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大同教育集团在课程安排中加入了远程课堂,通过异地网络教育,与果洛中学共享课程资源。在果洛中学的录播教室内,学生不仅能在大屏幕上观看到上海的拓展性课程,还能与屏幕另一端实时互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令人惊喜的是,除了基础类学科,果洛中学将迎来许多“不一样”的课程。由于大同中学的足球队十分有名,郭金华同样打算把足球文化引入果洛:“我们将在西宁果洛中学组建一支强悍的高原足球队。”
援青需要更多人参与
许多援青干部在开展援建项目之余,也在尽己所能开展个人帮扶,甚至鼓励自己的家人参与援助。州住建局副局长朱文忠个人结对贫困户三户,每年都会去看望、慰问,自掏腰包,三年来给予各种慰问金和物资5400元;同时他还发动女儿在2018年与玛沁二中一名初中学生结对,从零花钱中取出部分作为学习补助和学习用品援助。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援助青海依然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参与。
其实,青海高原是三江源核心保护区,是上海市民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老百姓喝水的源头。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钴等10余种,其中德尔尼铜钴矿石是目前已探明的全国第三大铜矿,潜在工业价值达400亿元,但是为了防止水源被污染,这些资源都被严禁开采。这是青海高原的人民为全国作出的牺牲。没有上游清洁、丰沛的水源,便没有下游喝水人的健康身体。
正如朱文忠所说,“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以援助的态度。我们心怀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