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这个街道垃圾分类为何能评“优”? 三大经验值得关注

时间:2019-08-08

    新华网上海8月3日电(史依灵 吴一航 实习生管天瑞)近日,上海各区及各街道2019年4-6月份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成绩单”新鲜出炉,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成绩喜人,被评为优级街镇。记者在走访该街道时发现,这位“优等生”交上的“解题做法”,比如复旦居民区的“智能垃圾桶”、广灵二居民区的“灵碳家园”等经验做法都可圈可点,值得关注。

    “精细化管理”打通社区垃圾分类的“堵”点

    

图为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复旦居民区志愿者介绍智能垃圾桶的使用方法。新华网吴一航 摄

    做好垃圾分类,也要精细化管理。

    比如,垃圾投放如何“定时定点”?这是很多居民区垃圾分类协调工作中遇到的争议最大的难点。复旦居民区的做法都很人性化。

    他们由复旦大学退休教师组成的议事会通过对小区住户投放垃圾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类整理,建议在小区设置“便民垃圾投放点”,将早晨开放时间比规定提前半个小时,方便早出的居民能“错峰”丢垃圾。

    “我们建议每天早晨提前半个小时,从6点半开始,为什么呢?很多上班族七点钟前就会出门,赶着去上班。将现有的垃圾投放点中的一个设置为‘便民垃圾投放点’,提早半小时开放。其余两个,还是按照常规的7点到9点。”复旦大学退休教授许君兴说。

    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要人性化地解决垃圾分类的矛盾点,还要用科技手段做好垃圾分类,在这方面,复旦居民区的智能垃圾桶,就是“佼佼者”。

    “这个智能型的设备,吸引了很多居民。复旦居民区垃圾分类参与率从一开始的40%,慢慢增加到60%,再到目前的80%,这其中也有智能设备的‘功劳’。”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复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丹介绍。

    据悉,复旦居民区“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设置的是智能垃圾桶,不仅自带称重系统,还能进行大数据分析。居民在垃圾投放时间段内,刷卡投放,系统对所投垃圾自动称重并积分;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根据居民投放垃圾的数据进行记录分析,有异常波动出现时能够及时在后台作出反馈,这也对做好垃圾分类的管理工作助力不少。

    谈到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如何逐步完善时,复旦居民区志愿者管素云充满自信地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慢慢来。现在我们居民基本能够自觉自愿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相信会越来越好。”

    “灵碳家园”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

    在广灵二居民区,住户们把去“灵碳家园”逛逛称为赶时髦。

    位于广灵二路290弄的“灵碳家园”是由一块废弃空地改建而成,如今,长春花、黄金菊、百子莲、一串红、红掌……把这个小花园装饰得格外温馨。

    从废弃空地到清新花园,“灵碳家园”种植的有机肥料都由志愿者们自制而来。“2公斤厨余垃圾倒入陶缸,混入活性生物制剂,搅拌均匀,蒙上一层薄纱,24小时后,湿垃圾就会消失,有机肥料就“发酵”制作完成。”广灵二居民区志愿者刘在武,边操作边介绍这种利用微生物菌剂降解垃圾的方法叫做“兼氧消纳技术”,专门针对固体有机垃圾,异味大、易滋生细菌的厨余垃圾,通过该技术可降解成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的益生素有机肥料。

   

 图为广灵二居民区“灵碳家园”内的蚯蚓堆肥塔。新华网吴一航 摄

    

图为广灵二居民区志愿者正参与“灵碳家园”建设,宣传垃圾源头减量知识。新华网吴一航 摄

    如何清理宠物粪便,成为了需要每日出门遛狗的居民最大的困惑和关注点。

    “灵碳家园”特有的蚯蚓堆肥塔化解了居民的困惑,居民只需拉开系在蚯蚓堆肥塔上的红线,把狗大便扔进去,蚯蚓一番“吞吐”后,排泄物就变成了肥料。“蚯蚓堆肥塔挺有意思的,都算得上是‘铲屎官’主动清理宠物粪便的动力之一。”一位正在遛狗的“90”后居民说道。

    广灵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胡俊介绍,“灵碳家园”是广灵二居民区普及低碳生活理念的一个平台,包含了太阳能智能灌溉系统、蚯蚓塔、厚土栽培等绿色生活理念,希望通过科普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呼吁居民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减量。未来,像“灵碳花园”这样既能帮助美化居民区环境,又能从源头减少垃圾的全新模式将逐步被推广。

    “上门收垃圾”巧解沿街商铺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

    每天下午,车站北路都会响起一阵“节奏感”十足的音乐。听到音乐声,沿街商铺的员工陆续拎着垃圾袋、垃圾桶出门排队。

    

图为“沿街商铺垃圾收集车”上门收运垃圾时,现场指导商户垃圾分类。新华网吴一航 摄

    这“节奏感”十足的音乐来自“沿街商铺垃圾收集车”,这是凉城新村街道创新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工作采取的新举措。

    “沿街商铺垃圾收集车”会定时定点上门收运垃圾,清运人员会逐一开袋、逐一指导商户垃圾分类,然后再将商户分好类的垃圾分别倒入车上的干湿垃圾桶,统一收运。“有些不是很分得清干垃圾或湿垃圾的商户,我们给他们讲解以后,他们一般都能做到。”正在开袋指导商户垃圾分类的清运队员张宏武说。

    凉城新村街道城市综合管理运行分中心副主任张雷介绍,“沿街商铺垃圾收集车”每天分两次对沿街商铺进行上门清运垃圾,一次在13:00—16:00,包含干、湿、可回收、有害四类垃圾;另一次在18:00—22:00,以餐厨湿垃圾的清运为主。清运后的垃圾首先会运往附近的临时中转站,到达中转站后,干垃圾将会进入中转站匹配的小型压缩站,进行首轮“瘦身”压制处理;湿垃圾先汇总到临时中转站再进行统一收运。

    

图为凉城新村街道一小型压缩站,正对干垃圾进行首轮“瘦身”压制处理。新华网吴一航 摄

    凉城新村街道辖区内有近800家商铺,如何解决这些商铺的垃圾分类问题,曾经一度是凉城新村街道最大的“痛点”。就在几个月前,沿街小商铺、小餐饮店垃圾都混倒在居民小区的垃圾桶里,量大且不分类,常会引来苍蝇和老鼠。同时,还伴着湿垃圾腐蚀的酸臭味,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生活,甚至会引发小区居民与小商铺、小餐饮店的矛盾。

    “沿街小商铺、小餐饮店垃圾乱倾倒的现象,得想办法改变。”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韩晓峰说,凉城新村街道一方面,通过联合市容所、城管、市场监察,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进行 “不分类、不收运”培训,让商家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支持分类。另一方面,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组织一个“上门清运”的队伍,解决沿街商铺“最后一公里”的垃圾分类的投放。

    未来,随着“上门清运”垃圾工作的不断推进,凉城新村街道将在辖区内完善收费、上报、派单、清运等一整套清运体系,将沿街面小店铺、小餐饮店等垃圾收运收费实行全覆盖。

  • 上一篇:上海垃圾分类“满月”:“拎得清”了,“守得住”么?
  • 下一篇: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