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想必很多市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疑惑:天气预报说今天最高温度35℃,可走在大街上怎么感觉有40多℃?是我的感觉欺骗了我,还是气象台报错了?
预报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什么区别?两者之间如何换算?为何绝大多数气象台都不会对外预报体感温度?带着这些疑惑,劳动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完全两个概念
气象上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受人为干扰和除气温外的其他自然因素的干扰越少越好。
为此,世界气象组织统一制定了标准,即气象部门的测温温度表要放置在百叶箱里,距地面1.5米高,而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所以,气象台使用的“温度”,指的就是它里面温度计测出来的空气温度。
而体感温度,是人体对冷热的感觉,是人通过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
体感受四大因素影响
体感温度受四项因素影响。首先是温度,即是天气预报的温度。其次是湿度,温度比较高而湿度较小时,人体不感觉到难受,因为人体表的水分被蒸发掉而感觉比较干爽。反之,就会产生闷热难耐的感觉。
还有风速,一定的风速会使人感觉到空气在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被吹离体表,即使温度较高,但仍会感觉比较干爽。
还有辐射,太阳直接照射到人身上会使人体温度升高,如果在树荫底下或遮阳棚下,感觉与太阳直接照射就完全不一样,一般阴天与晴天人的体感温度相差4-6℃,甚至更大。地表辐射也一样,地表温度高,向外散射的热量大,如在太阳照射下的水泥地面与比较凉爽的水体或是湿地,体感温度就大不一样。
体感温度可以计算吗
体感温度可以计算吗?气象专家说可以计算,但是非常复杂。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曾经提出过一个“炎热指数”的概念,以列表的方式,得出一个相对简单的体感温度获取方式。其“横坐标”为当天公布的气温,“竖坐标”则为相对湿度,两者一比对,就可以很容易获取一个相对的体感温度。
比如,今天的实际温度是30℃,相对湿度是80%,体感温度就是37.8℃;如果实际温度是33℃,相对湿度是70%,那体感温度可就达到了44.4℃!
多以各种指数取代
因体感温度的计算复杂、多变且又因人而异,因此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绝大多数的气象部门都不对公众进行预报,而以各种指数取代。
目前,上海气象部门对外公布的是“舒适指数”,这也是考虑了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对人体的综合作用后,一般人群对外界气象环境感受到舒适与否及其程度,4级就是“不舒适”,5级则是“非常不舒适”。
不过,从未来来看,“体感温度预报”很有可能成为气象部门着力推进的方向。(罗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