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5日电(史依灵)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14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永峰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就业规模逐年增长,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不断下降,2018年末为3.6%,整体就业状况不断改善。
“目前上海市就业形势整体平稳。”赵永峰在发布会上介绍上海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构建的“五大体系”相关情况时说。
打造“保底线”的就业保障体系
近年来,上海就业总量保持稳定增长,但青年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面临一定压力。
赵永峰介绍,上海坚持把这“三类群体”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分类施策,努力守住就业的底线。在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方面,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同时,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完善落实就业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多渠道、高质量就业。在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方面,建立公益性岗位安置、企业吸纳和灵活就业相结合的就业帮扶机制。在扶持农村劳动力就业方面,实施离土农民就业专项计划,建立与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相适应的就业服务制度。
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登记失业人员中的青年占比为20.53%,相较2011年下降近9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共帮扶2.4万名新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19年,本市将“为1万名建档立卡农民提供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纳入实事项目,还将帮助其中6000人新增就业作为目标,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
构建“扩就业”的创业扶持体系
“据统计,2009年至2017年的前三轮行动计划累计已帮扶引领成功创业10.6万人,带动就业82.5万人。”赵永峰介绍,上海连续实施了四轮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区建设,并将创建工作向社区延伸。一方面,围绕创业者在融资、成本、能力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初创期社会保险费补贴、创业场地房租补贴等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和分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产品试制、项目孵化等服务。
目前,上海共建成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14家,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创业指导站48个。近年来,上海创业氛围日益浓厚,2018年市民整体创业活动率达到12.7%,实现了连续十四年的增长。
健全“强供给”的技能培训体系
上海以承办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由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上海的《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1年)》,围绕十大重点领域实施10项技能提升行动,并提出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引进交流、服务保障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面加大人力资源供给,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
赵永峰介绍,近几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保持在100万人次以上,约占全国总量的10%,其中,2019年上半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1.27万人次。目前,上海共有110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其中16家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33%。
优化“促匹配”的就业服务体系
近年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供需较为活跃,总体上招聘岗位数大于求职人数。
赵永峰介绍,在发挥市场自发调节就业作用的同时,上海积极优化就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招聘求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观念不合理、人岗不匹配的问题,使市场更高效地配置人力资源。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通过推进就业领域的全市通办、一网通办改革,进一步打通渠道,将就业政策的操作和业务办理不断向下走、线上走,尽可能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还将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相关业务的全程网办。此外,上海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创新理念,推进了“乐业上海”“海纳百创”品牌建设。
构建“防失业”的风险防范体系
赵永峰介绍,在防失业风险方面,上海通过完善网上监测、社区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的多层次就业监测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监测就业形势。同步开展重点企业监测,加密监测频率,完善监测手段,动态掌握企业用工变化。
此外,上海还通过降低职工社保缴费费率,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稳定和扩大用工。同时,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对不裁员、少裁员的用人单位给予补贴扶持。2018年,全市有11.79万家用人单位享受补贴,补贴金额达21.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