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沪苏浙皖“跟着考古去旅游” 三条线路在沪首发

时间:2019-08-21

    日前,沪苏浙皖“跟着考古去旅游”三条精彩线路在沪首发,首批300余位市民游客从广富林文化遗址出发,开启考古溯源的精彩之旅。这一由长三角三省一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共同主办,旅行社市场化运作并招募游客的文旅融合产品,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到电影、非遗文化等领域,为市民游客呈现更多的长三角文旅融合发展新产品。

    走进“考古现场”探秘

    此次发布的“跟着考古去旅游”三条精彩线路,分别以“重拾文明火种”“阅读王朝变迁”“以诗歌纪行”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体现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将长三角地区的文化、旅游、考古资源有机结合,突出主题,让游客用不长的时间了解悠长的历史。

    借助春秋旅游线路设计、组织服务、市场运作等专业力量,这三条线路行程既包含最近正当红的“良渚古城遗址”、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也有体现王朝变迁的南京明城墙、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体现民间智慧的醋文化博物馆,感受皖南风光与徽派建筑文化的桃花潭等景点和文化场馆,力争以多样化、多维度的组合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春秋旅游周边部副总经理吴彬说,这次三条线路从策划到发售,得到一市三省文旅局、各大景点、博物馆等大力支持,大家都拿出“考古王牌”。三条三日游线路推出后,咨询电话不断,报名热情很高,报名者中以亲子家庭和中老年游客为主。在这几条线路上,游客可以身临其境走进“考古现场”探秘,聆听场馆方及导游的专业讲解,置身于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

    向祖先致敬的一种方式

    在线路发布现场,复旦大学文物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导,著名公众考古学家高蒙河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考古文化,并阐述对于考古旅游的独到见解。

    高蒙河说,上海的历史曾一度被误读,认为上海是从200年前的小渔村发展而来,如此短暂的历史“无古可考”。但事实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考古已经发现了最早的史前上海,证明上海6000多年前已有人类生活历史,并在5000多年前发展成为中国最发达的文明中心之一。考古发现表明,远古时期上海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亚于黄河流域,南北方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人口迁徙活动频繁。距今6000年前后,上海最早的古人在青浦崧泽遗址创造了马家浜文化,这一遗址上发现的国内最早的稻谷和水井,证明聪睿的上海古人很早就掌握了找水、储水和用水的技术。

    在记录上海早期历史的发掘报告中,崧泽、马桥、广富林等几大文化遗址成为这些文明存在的一部分证明。而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包括良渚文化、吴越楚文化在内的文明,都与上海的史脉直接相关。参与此次“跟着考古去旅游”线路的300余位市民游客,也将跟随这些长三角文化遗址,分组开启各自的旅程,身临其境体验考古旅游的深刻内涵。“跟着考古去旅游”正是我们向祖先致敬的一种方式,也是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部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的全新尝试。

    文旅“跨界”要求更高

    记者从设计并推出此次考古游线路的春秋旅游了解到,目前推出的三条考古游线路价格从598元到698元不等,这个价格其实低于实际的线路设计及执行成本。未来同类产品持续推出后,价格有望更“亲民”。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杨荫稚则认为,文旅融合产品最终要走向市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产品本身的文化含量仍是关键。在这点上,一部分南极线路上的操作值得借鉴。在这种颇为成功的南极线路上,南极当地的地陪人员由15名专业南极探险科考队员组成,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队员中有海洋动物学家、人文历史学家、地质学家、自然动物摄影师等,他们会驾驶、会在景点目的地给游客做现场讲解,在船上的休息时间给游客开设相关的知识讲座等。在这样的组织下,南极之旅对于参团游客来说是一场真正长知识的文旅盛宴。

    而在传统旅游中,一般目的地导游或者地陪是传统的专职导游。见山说山、见水说水,到了古村落也会说古村落,虽然出色的导游会讲解得出神入化,但其知识专业度和丰富性显然无法与专家相提并论。近年文化旅游、学生研学方兴未艾,游客对文化内涵、知识内涵要求更高,这也对文化与旅游的“跨界”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保证文化旅游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价格敏感度并不会太高,甚至可以接受相对较贵的价格,目前已有一部分相对小众的旅行社在进行类似的实践。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下,哪怕喜欢文化旅游的人群相对小众,这个客源群体的数字仍相当可观。(记者 李宝花)

    原标题:沪苏浙皖“跟着考古去旅游”三条文旅融合精彩线路在沪发布

    用不长的时间让游客了解悠长的历史

  • 上一篇:沪年内创设300家"上海职工学堂" 将对社会免费开放
  • 下一篇: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三分之一布局在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