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肢障残疾人士或许都幻想过,将来的某一天自己会获得一只足够智能的义肢手,能够帮他们做正常人能做到的各种事,让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其实,这样的“手”如今已经走进了现实。
一只“聪明”的手
在胳膊上戴上一个臂环,将臂环连上专门的电脑程序,跟着程序中的提示进行手势训练,几分钟后训练完成,再将臂环连上桌上的机械手,然后,人手做出的相应动作,就能实时投射到机械手上。
在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傲意科技”)会议室里,工作人员演示了他们的智能肌电仿生手。该仿生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者将自己的肌电神经信号作为一个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训练,产生意图识别的模型再导回这只“手”里,最终让这只“手”能够像正常手一样受意识控制。
换言之,智能肌电仿生手由“感”“知”“动”三个部分组成。“感”即臂环中的传感器接收到人的肌电神经信号,“知”即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出这个信号代表人想做什么动作,“动”即程序将识别出的动作意图传输给机械手去执行。
和目前市面上其他产品相比,傲意科技的智能肌电仿生手最大不同在于――它善于学习。随着使用时间的积累,这只“聪明”的手会越来越懂得使用者自身特有的“肢体语言”,帮助使用者更精确地完成各种动作,而使用者的手臂灵巧程度和肌肉萎缩程度也将不断改善。
一只“能干”的手
傲意科技总经理倪华良介绍道,人类的手有27块骨头,可以支持人类灵活完成日常的任何工作。而傲意科技的智能肌电仿生手有280多个零件,高度还原了人手功能,目前的智能算法能识别8种动作意图,扩展手势达到18种,而且还能不断学习“肌肉语言”,做到零延迟。
基于这些强大的特性,傲意科技的智能肌电仿生手可以帮助残疾人士做到正常手能够做到的很多事情,例如吃饭、洗脸、刷牙、写字、提物、打字等等。
王俊景曾是一名驻藏部队军人,1997年10月,他在执行高压电线抢修任务时不幸失去双臂。最近,在央视的《机智过人》舞台上,他用傲意科技的一双智能肌电仿生手,成功完成了叠水杯动作,用筷子夹取食物,还给了妻子结婚20多年来的第一个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让王俊景拥有了一双灵活自如的“手”。
倪华良还介绍说,除了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应用,未来他们的智能肌电仿生手及其相关技术还将在各种领域得到应用。
“现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其实对于智能机器人来说,拥有一双灵活的手是非常重要的。以后我们的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的智能机器人身上,让这些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做更多精细的工作,包括危险系数很高的工作,例如排爆这种。”倪华良说。
此外,智能肌电意图识别的相关技术也可应用于娱乐行业。例如应用在VR游戏的人机交互中,通过肌电技术识别体感和手势动作,可以让玩家获得更加畅快的沉浸式体验。
一只“良心”的手
据了解,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士,其中2400万是肢体残疾。由于残疾后大部分失去劳动力,无法负担市场上昂贵的假肢产品,以至于很多残疾人不装或者装了低端产品后也无法用起来,起不到假肢真正的作用。
此外,残疾人假肢手在目前整个行业是比较落后的,普遍使用的是单自由度的三指假肢,仅能完成抓和开的功能,性能弱。
傲意科技首席战略官郑伟洲表示,他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变这种格局。一方面提高假肢的技术含量,赋予其“智能”,另外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实现进口替代,让更多的残疾人能买得起、用得上智能假肢。
据介绍,目前国际市场上也有一些公司在做仿生手义肢,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贵――售价在4-10万美金,很多肢障人士根本无法承担。而傲意科技的智能肌电仿生手未来期望售价目标是做到国外公司价格的五分之一,这样的价格称得上“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