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24日报道:上海健康医学院本科护理专业的大三学生杨梦菁是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角逐的第一人。本次比赛中,从容自信的她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健康与社会照护”是个考查健康知识、护理技能和人文关怀等综合素养的项目。比赛全程用英语,设家庭、医院、日间照护和护理院四个场景,每个场景会有不同疾病和照护需求的案例,要求选手完成评估、对症干预、健康教育、沟通和心理支持等任务。
首次参赛意味着零经验,并且这一项目需要临场和“模拟病人”进行配合,特别考验选手的独立判断能力和灵活应对能力。比赛现场,此项目保障组组长、上海健康医学院副校长唐红梅说,比赛时间长、任务重,案例多以居家、日渐照顾、病房案例等为主,有很多具体的细节和要求在比赛的过过程中才会展示出来。
这意味着,比赛不仅仅是比照护技能,更多的是需要选手有快速的反应和应对能力,能在突发状况时作出及时处置。因此,对选手来说,和标准化“病人”也要有良好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并给予相应的处理,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而在首日的比赛现场,杨梦菁需要照护一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在比赛场景中,设置了床铺、各种生活用具、餐食等。杨梦菁首先要做出相应照护计划,比如床的设置,枕头的高低,甚至需要具体到桌上的食物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等等。比赛中,“病人”还会设置一些障碍,不接受不理解照护者的行为。由于是全英语的环境,“病人”还可能听不懂选手要表达的意思。
“选手的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让老人和患者理解照护者的意思并配合她,需要有温度的技能。就如穿衣过程中,照护者要保护好病人的肢体,如果病人不配合,就会造成疼痛和不愉快。这些就需要选手用到各种护理技巧,比如说,帮患者穿套头衣服和开襟衣服方法时不一样的。”唐红梅说。
按照比赛的规则,“健康与社会照护”考题没有简单和困难之说,更多是依靠选手自己的积累。“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对护理和照护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强烈。事实上今天我们能走到世界舞台来竞技,也反映出我们国家在此领域的发展和重视程度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