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神反转!谁激发了高岛屋的二次创业热情?
原定于8月25日正式停业并退出中国市场的上海高岛屋不走了。
8月23日午间,零售百货公司高岛屋发布公告称,由于得到了物业业主公司的支持以及上海市和长宁区相关部门的协助,重拾信心继续经营,因此将在8月25日以后继续正常经营。
留住高岛屋的,是什么?
“6月25日以来,我们与市政府、物业业主,以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基于沟通结果,我们认识到强化经营的各种要素,即品牌知名度、招徕客人的能力、销售业绩等,需要建立在坚固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在接受协助之后,高岛屋能够减轻中长期的经营负担。”此其一。
“其次是考虑到地区市场的需求性,以及顾客对高岛屋的支持。当初决定终止营业之后,很多附近的居民以及在附近工作的上班族都表示,如果没有上海高岛屋,今后用餐购物都会不方便。因此,我们确信了高岛屋存在的必要性。”此其二。
昨天晚上,上海高岛屋发来一份书面答复,阐述在上海继续经营的两大原因。
“从6月25日宣布清算并解散上海高岛屋百货有限公司,之后的两个月里,上海高岛屋迎来大批消费者。工作日出现了周末的客流,周末更是人气旺盛。这样的闭店前的氛围,让高岛屋高层的心情既复杂又纠结。”知情人士说,越是临近闭店,经营者越是依依不舍。
尽管外资企业的去与留是市场行为,但此时出现的市区两级政府相关部门也成为了“神助攻”。
“上海正在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的建设,我们把行业全景图向高岛屋做了非常详实的介绍,使得它愿意留下来,和上海一起探索零售业的创新发展。”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说,决定闭店前的高岛屋很悲观,认为实体店消费低迷,但闭店前两个月的业绩证明,上海市场不是没有消费力,上海零售业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
从进口博览会、夜间经济、特色小店,到全球新品首发地、购物专线,“上海购物”创新发展的美好愿景,最终再次激发了高岛屋的创业激情。再加上和物业业主方中华企业的进一步沟通,8月23日凌晨,双方最终就租金问题达成一致,为高岛屋的继续经营奠定基础。
而此番起落,也给高岛屋上了一课。
2012年12月,上海高岛屋正式开业,但此后的经营始终不温不火,没有达到当初的预期。尽管从消费者体验方面,例如卫生间、母婴室等设施的细节部分,备受消费者和业内好评,但与此同时价格高昂、品牌小众、不接地气等评价也不绝于耳。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高岛屋在中国的本土化运营和管理也做得不够到位。
闭店前夕的旺盛人气,说明高岛屋在上海消费者的心目中仍有一席之地,日式百货和日系商品的品牌和品质也值得认可。但当依依惜别的情感因素已经退去,8月25日以后的高岛屋又将如何经营?
“上海高岛屋今日起将重新启程,致力于实现更加优质百货店的目标,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高岛屋在书面回复中表示,将为本地顾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以及服务,并且以为地区发展做贡献为出发点,紧跟上海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今后将考虑导入新型的实体店运营模式,引进新的日本品牌,强化EC渠道等等。
上海高岛屋已经知道必须改变,但怎么变、效果如何,还要拭目以待。
太阳照常升起,上海高岛屋继续运营。8月25日之后的上海高岛屋,会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也许不急于在今天就作答,但一定是迫在眉睫的。
上世纪90年代,外资零售企业照搬当地模式,把1.0版的超市、卖场、百货带入中国,获得一波发展红利。20多年后,中国市场成熟了,中国消费者成熟了,零售模式百花齐放,满足细分市场需求的2.0版才是主流。上海高岛屋只有改变思路,读懂上海消费者,奠定不可或缺的差异化定位,才能获得新生。
上海是全球商业零售企业的竞技场,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永不停歇的创新是不变的追求。无论是外资还是中资,只有不断深入挖掘本土消费需求,才能在这里拥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