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27日喀山报道:“实现了4年多的梦想!”一缕湿透的头发搭在额头,眼睛片上还沾着水滴,刚刚走下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领奖台的徐澳门,眼眶有些泛红,嗓音也有些沙哑,却透露着满满的笃定与踏实。
“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我就不是金牌了。”被问起比赛中有什么困难,徐澳门的回答着实让人吃了一惊――这是何等的自信?如此“霸气侧漏”的表达,与他稳健内敛的外表似乎并不相称。
作为上届大赛备选选手的徐澳门,曾遗憾与登上世界最高技能舞台的机会失之交臂,雨夜的喀山竞技场,他终于如愿以偿,何种情绪释放都变得理所应当。“非常激动!非常激动!”徐澳门的嘴里不断重复着。“有一种终于释放出来的感觉!”
敲击声、电锯声此起彼伏的车身修理赛场,甚至为观众准备了耳塞,可想而知,每天要在场内连续作业六七个小时、总计要操作22小时的选手们,承受着多大的精神压力与身体负担。“从来没有做过这么长时间,这是之前没有想到的,比练习时累多了。”徐澳门坦言,高强度的比赛,让自己的身体一度到达了极限:“第一天还好,第二天简直要累趴在里面了。”
正如徐澳门所说,比赛第二天是最艰苦的一天。前纵梁更换的工作不仅难度大、时间久,还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即便平日每天都要进行5公里晨跑,还要进行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等体能训练,徐澳门还是感到有些吃力。
“就是一种坚持的精神。”如今刚满20岁的徐澳门,早在2015年就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经过4年多的训练,除了精湛的技艺,更磨砺出了坚韧的品格,面对任何不利局面,都能冷静化解。
比赛中,有一项原定的比赛内容,在没有经过任何提醒和解释的情况下就被取消,改为了其他试题,原先的机器修复变为纯手工修复,让一些选手措手不及。徐澳门却未受到影响:“我们都是全方位的训练,很多不利情况都考虑到了,做了针对性的预案。”
“徐澳门的特点是比较仔细,遇到突发情况能随机应变,这对于选手来说非常重要。”该项目中方教练组组长马波说,1.85米的身高也是徐澳门的一大优势。“在进行面板操作时,需要将手伸进车身往外敲,恢复凹陷的部位,如果身高臂长,操作起来将更加方便。”
徐澳门一边说着话,身后的教练一边凑着身子为他擦拭着头发上的雨水。这些教练的面孔,每天都能在车身修理项目的赛场外见到,他们的朝夕陪伴,为徐澳门提供了坚强后盾。“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块金牌。”徐澳门充满了感激。
2015年,徐澳门的“师兄”罗良在世界技能大赛夺银,2017年,“师兄”杨山巍更是在阿布扎比摘得金牌。如今,在这项传统优势项目上,徐澳门守住中国代表团的荣光,也向世界诠释了中国工匠精神中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