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排队3小时、就诊3分钟,堪称病家诊疗的最大难题。如何从源头破解?记者近日走访沪上医院获悉,在成熟的专家门诊全预约基础上,部分医院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推广实施普通门诊全预约服务。全预约会否改变排队现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哪些瓶颈和痛点?
专科普通门诊率先“吃螃蟹”
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来说,老西门院区因推行普通门诊全预约,候诊环境有了较大改变。“老西门地处老城厢,本来就是弹丸之地,以前人满为患,倒逼我们尝试全新的就诊格局来改变现状。”门诊办公室主任黄健说。自去年11月开始,医院全预约系统上线,患者在红房子医院网络挂号后,无需再前往窗口挂号取号,只要“签到”后直接去候诊区域等待即可。想挂个妇科做检查的孙女士表示,“整个流程比以往方便太多了!”
养成普通门诊全预约的习惯并非易事。记者了解到,红房子医院从门诊新一站式自助服务系统,到自助一体机,一直在探索提升服务能级。两年前,医院基于对往年门诊问诊的回顾性分析并自建号池,将原本3小时一次的预约时段缩短至半小时,病人只需在预约时段来挂号付费就能问诊,现场挂号患者则可随时加入各个预约时段,避免现场滞留。最新数据统计:普通门诊推广全预约后,平均候诊时间仅为11分钟,较以往40分钟—60分钟大幅缩减。
而在同样以专科特色见长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5年前门诊号源开始实行全预约,即从专家门诊到普通门诊的所有门诊号源开放预约,对预约额满的科别或专家,就诊当天将不再提供现场挂号。信息科主任陆耀解释,全预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门诊号源全部开放,包括专家门诊、专病门诊以及普通门诊的所有门诊号源;第二,全部分时段预约,患者根据对应时段挂号应诊,减少候诊时间;全面开放各种预约途径,目前有现场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就医自助机、诊间、出院复诊、社区转诊、微信、电话、网络等8种预约方式;第三,全面推广实名制预约,预约者务必提供就诊者姓名、身份证件号及有效联系方式等,以便医院出现不可避免的停诊或其他特殊情况时能及时告知,同时杜绝黄牛倒卖号源现象。”
病人就诊时间获得保障
事实上,申城医院专家、特需门诊全预约已实施多年,普通门诊全预约始终难以推广。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门槛在于普通门诊“人流量超大、初诊患者多”。怎样设计普通门诊全预约,真正改善病家就医体验?医院管理者动了一番脑筋。而前不久市卫健委出台的《上海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医师出诊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加号号源将不得超过核定号源的20%,也为全预约服务的深入推广带来契机。
来自第九人民医院的数据显示:预约患者平均候诊时间从2016年的42分钟减少到2018年的24分钟。去年,九院门急诊人次增至442.6万,位列全市第一,在公立医院满意度测评中获优秀。医院门急诊管理处处长杜勤介绍,以往,为挂号通宵排队的现象随处可见,全年处于满负荷运作,已不分淡季、旺季,候诊人员滞留医院也导致医疗隐患陡增。而今通过持续推广多渠道预约方式,“到九院看病先预约”的理念正深入人心。据统计,目前患者最常使用的是诊间预约,占比50%。此外,微信预约占比约20%、微医网络预约占比约18%、自助机预约占比约5.02%。
而在红房子医院,实行精细化全预约后,医生问诊被分割成一个个封闭时段,病家在时段内充分享受诊疗服务,“就诊时间过短”的问题也迎刃而解。黄健解释,此前全预约的最大困扰在于当日预约号源的管理。院方通过大数据推算,预估出医生个性化接诊时长(即患者等候时长),通过手机端实时向患者推送等候时长,分散集中候诊。统计下来,红房子老西门院区患者的平均预约率从之前的18%上升至72%。
需求与资源不匹配仍是难题
作为新生事物,普通门诊全预约受到不少病家青睐,不过推广过程仍然“道阻且长”。
有市民日前在网络发帖表示,九院口腔科挂号实在难。院方就此解答,“口腔科患者目前单日可达5000至6000人次,预约患者占据八成。国家口腔医学质控中心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每椅位日均接诊人次全国平均数据为5.42人次,而九院的这一数值大于13人次。”门诊增幅现象在红房子医院同样存在。2010年至2018年间,红房子医院门诊量从100万人次上升至156万人次,增幅高达50%。在门诊人数不断攀升的前提下,实现全预约缩短候诊时间,预约周期势必延长。也有业内专家表示,号源管理是全预约的核心环节。在部分知名医疗机构内,科室与专家“大牛”号源未必通过医院整体统筹,这也是未来全预约服务推行过程中的最大难关。此外,配合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分级诊疗,让优质医疗资源和居民就医“双下沉”,才能真正让市民看病就诊不再难。
原标题:申城医院尝试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推广实施普通门诊全预约服务
“排队3小时就诊3分钟”,全预约能否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