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工业智造+协作共融 国产机器人助力企业自动化升级

时间:2019-09-18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9月17日报道: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正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国内本土机器人企业正迅速崛起,多家机器人公司携新产品、新技术首发。当天下午,艾利特宣布协作机器人和传统工业机器人双产品线上新。

在自动化行业的这十几年,市场飞速变化,对于大部分厂商来说,所面临的行业问题是相似的――成本高企、产品需求多样化,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不断迭代的产品对生产工艺的通用性、精度、可靠性都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很多非标产品和复杂工艺是人工都难以企及的。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制造方式必然需要具备更高柔性。

此次在工博会上亮相的六关节协作机器人EC612,作为轻量化、小型化、人机协作机器人尤其适用于汽车、金属加工、注塑和3C行业的装配、大扭矩拧紧、机床上下料、物料检测、物品取放、堆垛和拆垛、打磨和抛光等领域。而工业小六轴EI67,则可以结合生产线组成单机或多机自动化系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实现搬运、组装、分拣、装配和喷涂等多种生产作业。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规模效应得以实现,企业实现盈利,消费者获得价廉物美的产品。而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生产的所需要的已经不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全都由人工制造或是由设备单独规模化生产,在许多应用场景下都不如人和机器一同协作更为高效。柔性化生产能够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周期性波动的生产需求,提升用户企业的竞争力。”利特机器人公司CTO孙恺博士分享了艾利特机器人对于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理解。

以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轻量化生产工具,不仅仅带来了生产力的突破,更颠覆了生产关系――让机器人可以和工人并肩协同工作。协作机器人的出现对于用户来说,无疑为提升企业的自动化升级增加了新的选项。这种轻质、灵活的工具可快速重新部署,并通过重新编程,完成新的任务。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和不错的投资回收周期降低了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的门槛。

谈及未来发展趋势,孙恺博士认为,如果没有AI,协作机器人就是轻型机械臂,和传统机器人相比其最大优点仅仅体现在“轻”上,“轻型本体是协作机器人的载体,AI是协作机器人的灵魂,以机械、结构以及传统的控制技术作为支撑,视觉、AI等功能则是让协作机器人真正大规模发挥价值的内核”。

  • 上一篇:中秋前夜数道灯带首绽光芒 上海天文馆“三体”结构熠熠生辉
  • 下一篇:颂歌献祖国筑梦新时代 黄浦区举行军民大合唱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