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9日电题:上海“演艺大世界”:释放“聚场”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陆文军、吴霞
黄浦区上海人民广场一带,历史上曾经拥有国内数量最多、市场火热的剧场和名家名团,成为享有盛名的人民广场演艺区。
2018年11月1日,人民广场演艺区正式定名为“演艺大世界”。不到1年时间,这一地区被打造成极具上海文化标识,吸引越来越多中外演艺团体、人士的演艺聚集区。
“大世界”带来“大精彩”
资深剧迷,来不及提前订票的游客,如今,在演出前往往能在“演艺大世界服务中心”意外“淘”到惊喜,并享受限时特别优惠;在人流密集的人民广场地铁站,装帧考究的演艺大世界中英文“观剧手账”被整齐地摆放在显眼位置……
为“演艺大世界”度身定制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上海国际戏剧邀请展、上海国际喜剧节,跨越全年;思南赏艺会、表演艺术新天地、百年大世界沉浸式展演秀、城市草坪音乐会精彩纷呈……
上海“演艺大世界”,正营造剧场内外时空联动、全城有戏的艺术氛围。
“软实力”呼应“硬条件”
拥有22个专业剧场,获授牌“演艺新空间”26家;人民广场周边1.5平方公里区域内,正常运营的剧场及展演空间有21个,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个……这是上海“演艺大世界”的出色“硬件”。
与“硬件”相呼应的,是“演艺大世界”日益强健的“软实力”。
今年1-7月,演艺大世界区域内举办演出15584场,中国首演、亚洲首演、全球首演剧目总计48部。其核心区域所在的南京东路商圈,2018年上半年到2019年上半年,娱乐类消费占比和消费额明显高于其他商圈增速平均水平。
“聚”场效应:展示“演艺文化”新活力
“剧场也是‘聚’场。”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部长余海虹说。
“聚”的是戏。今年以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昆曲《浮生六记》、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话剧《红玫瑰白玫瑰》《威尼斯商人》等次第登场……
“聚”的是人。今年2月,“演艺大世界”向全球广发“英雄帖”。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田沁鑫来了,将担纲中国大戏院艺术总监;格莱美获奖艺术家、小号手温顿·马沙利斯来了,在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驻场演出……
“聚”的是创新模式。“白天观景,夜间看戏”——“演艺大世界”正打造演艺+商业+旅游新型业态融合模式,激发商旅文联动效应。
“‘演艺大世界’既是对上海历史文化积蓄的激活与提升,更是对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梳理、挖掘后的再出发。”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