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从“临港旋风”嗅出蓬勃跃动气息

时间:2019-10-24

临港新片区上海海洋大学海绵示范区上空航拍。 本报见习记者 孟雨涵 摄

    选一个极普通的周末来临港,你会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场景——书店里,孩子们或三五成群玩耍,或安静阅读;商务楼中,一扇扇窗户背后的办公间,到深夜也是灯火依旧;餐馆里,从服务员娴熟的翻台面动作,就知道等位者众多;必经的S2高速路,顺畅不堵车,成了难得的幸运……这样的红火热闹,像极了活力四射的都市中心,倒让人浑然忘却了,这是个处在整个上海版图最南端、从开发建设至今不过16年的地方,是脱胎换骨成为自贸区新片区以来,刚过“双满月”的地方。

    从全球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座新城要形成活力,产业集聚和人口导入是必然的路径。反过来,产业规模与人口数据的日趋攀升,总会从繁忙的街景、丰富多元的业态中透出来。临港就是这样。在过去60天里,临港的变化像一股旋风,让对它再陌生的人,也能从那些直观的表象中嗅出蓬勃跃动的气息。

    狠抓总体方案蓝图变现,以重磅政策提振产业、人才活力,以国际化高标准推进城市功能建设,上海新时代发展的这张“王牌”,临港,开局就打得这样响亮。

    大手笔产业政策动能强劲

    本周五,随着“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集聚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的若干支持措施”(以下简称“1+4”产业政策)公布,临港再成焦点。有产业专家评价,这样的政策气势,照亮许多重大产业的明天。

    “1+4”产业政策,一共56条,何以引起如此大的震动?细看便知,每一条都直指一项产业“卡脖子”的关键,抑或创下政策支持纪录的最大手笔。其中16条支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上限都定在了千万级乃至上亿元: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支持金额上限5000万元;特殊重大项目的支持金额上限10亿元……而且这些政策是普惠性的,只要企业达到一定门槛就可以申报,经过专家评审立项,立马能获得支持。这对于企业快速规模化发展,是最受用、最实在的帮助。

    还有40条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四大重点产业的措施,可谓雪中送炭。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表示,它们是在全国各地活跃度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对产业支持力度较大的区域政策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各行业核心环节、诉求痛点以及目前受制于人的关键技术精准制定出来的,“力争实现政策最优。”仅看生物医药领域,相应的支持措施将助推生物医药科技产业链完善,既满足高端生物医药研发项目的切实产业化需求,也填补国产化和工业化生物医药制备项目在国内的空白。

    政策是营商环境的先导。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以来,从推出包含了人才、税收、住房、土地规划、产业集聚、交通网络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等举措的“临港50条”,到率先出炉的外国人才创新政策、自贸新片区金融业发展细则,再到如今的“1+4”产业政策,临港的制度供给,如同一个动力强劲的马达,给创业者以底气和安全感。

    为更快实现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目标,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狠抓政策落地,截至目前,《总体方案》的78项任务分工、《特殊支持政策》的80项任务分工、拟自动适用《浦东再出发若干意见》中的13条政策和管委会明确的6项产业扶持政策,共计177项任务,已经完成三分之一,其余任务也正在积极沟通中,争取年底前陆续完成细则制定。(杜晨薇 胡幸阳)

   原标题:

   以重磅政策提振产业、人才活力,以国际化高标准推进城市功能建设

   从“临港旋风”嗅出蓬勃跃动气息

 

  • 上一篇:C919国产大飞机105架机完成首次试验飞行
  • 下一篇:上海对口帮扶让遵义国家级贫困县村民告别喝水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