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刚开学,上海市教委等八部门便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对学生的课业减负、户外运动、教室灯光、家庭教育、医学指导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在这一方案的指导下,上海各区各学校积极行动,通过科学防控、多形式宣教、家校联动等各种方式,努力为孩子们构建起绿色的用眼环境。
学校不再“孤军奋战”
根据2018年上海近视调查情况表明,上海亟待建立家庭与学校联动的近视防控机制,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呵护好孩子的用眼卫生。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为家庭、学校和学生都提供了明确的防控指导意见。在家庭方面,《实施方案》将家庭作为防控的重要责任区,并指出家庭要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此外,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减轻课外学习负担也成为防控重要内容。按照《实施方案》,双休日和寒暑假期间尤其应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
在学校方面,《实施方案》除了强调控制各年级的作业总量和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外,还对教室视觉环境和电子产品的使用进行了规范。例如,学校要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为了响应防控近视实施方案,本市各所学校积极行动。例如,闵行区平阳小学在营造校园近视防控氛围上下功夫,从视力趣乐园到“点亮视界”宣教室,从“W alking上海”主题墙到走廊里的视力表,从自助快速视力检测仪到花坛边的眼肌训练图,校园每一处的近视眼防控措施时刻提醒着孩子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在闵行区颛桥中心小学,学校开展了“火眼金睛”活动,在操场周围挂上字体、大小、颜色等不一的卡片,鼓励学生下课后走出教室看看远方的景色,辨认文字;上海市文来中学在每个教室配备了可调节的课桌椅,明确要求至少每两周让学生调换一次座位。学校定期举行预防近视专题讲座,邀请沪上近防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今年,闵行区莘庄镇学区开启灯光大改造工程,包括莘庄中学、莘庄镇小学(北校区)、康城幼儿园在内的8所学校(幼儿园),共345间教室都将纳入护眼灯改造项目。根据采光条件调整护眼灯数量,超1万名学生将享受到这种个性化定制的灯光护眼方案。
多举措打破认知误区
对于近视,不少家庭都心怀侥幸,并在认知上存在误区。例如,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发生近视是早晚的事情,不必干预,等以后加深再通过手术矫正视力。然而,持有这种观点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近视可能致盲这一重大危害。打破家长的误区,不仅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更需要在防控措施上让家长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近视防控首要就是增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防控的重要要素。上海市教委和市卫健委共同参与的一个项目发现,24所学校连续两年发现在户外活动超过2个小时,近视率可以下降30个百分点。为此,上海推进小学阶段所有年级增加一节体育课的举措,让学生把体育锻炼变成一个习惯,并要求各学校把课间还给孩子,让孩子走出教室活动。2016年至今,上海已在8个区增加学生户外活动干预,通过让孩子佩戴穿戴式腕表客观监测视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此外,上海还开展了青少年光环境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上海市教委和卫生部门共同制定、完善了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室照明的设计规范,同时针对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启动中小学校教学电子设备使用卫生规范的编制。即将公布的《青少年家庭学习照明环境的指导手册》,将指导家庭如何选购供孩子学习使用的照明设备。
为遏制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过快增长趋势,“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暨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已于9月11日正式成立。与此同时,“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建立与应用项目”列入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为213万儿童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筛查411万人次,将于2020年基本达到屈光发育档案全覆盖。
[校园案例]
行为习惯养成
助力校园近视防控
宝山区实验小学是区内一所百年老校,现有两个校区共48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和138名教工。在2013年一次学生体检中,学校发现学生视力不良率高达50.6%,其中一年级新生视力不良率达62.7%,大大高于全区的平均水平。为此,学校决定将学生视力不良干预作为健康促进重点干预项目,并立为区健康促进重点推进项目。
为了更好地对症下药,学校保健室分别对全体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对学生日常用眼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统计与分析。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不良的学习环境、不良的读写习惯、电子产品的滥用与缺乏户外运动是导致学生近视的决定性因素。在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十项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实施综合干预。其中,家校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学生长效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干预的关键点。
学校积极与家长互动,通过家校联动,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防近工作中的作用,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学校在家长会上建议每个家庭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选一盏合适的照明台灯,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儿童坐姿矫正器。同时,学校下发《告家长书》,向家长提出了具体的用眼行为要求和防近操作指南,内容包括学习、活动、饮食、睡眠各方面内容。为督促管理好学生日常防近措施落实情况,学校还专门为学生设计了护眼行为记录卡,便于家长能够更好地督促孩子自觉执行护眼行动。
为帮助一年级新生养成健康用眼行为习惯,学校狠抓学生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逐个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每年10月底,学校德育室和保健室会对每个班级的读写姿势进行验收。此外,学校组织全校老师一起学习眼保健操,旨在更好地辅导学生。一年级的班主任需要每天在眼保健操时间进班辅导,卫生老师也需要每天巡视并进班指导纠正,大队部还会安排高年级的小辅导员到各个班级进行辅导,三管齐下确保一年级新生养成正确的眼保健操习惯。
学校严格规定教师不得占用学生的活动时间,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学生通过“每天锻炼一小时”“人人掌握一项体育健身技能”等活动,养成锻炼好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学校每个年级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和各项社团活动,参与率均达到90%以上。同时,还提倡午餐过后各班学生排好队绕着操场走两圈,或组织学生室外休息片刻,增加学生接触阳光的时间。
经过五年多的近视干预实践,全校学生爱眼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爱眼行为形成率都有了显著提高。其中,读写姿势正确率由34.8%上升至85.6%,眼保健操正确率由78.0%上升至93.6%。学生视力不良率持续下降,由2013年的50.6%下降至2016年的44.9%,2017年-2018年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6.6%和44.6%,趋于平稳。同时,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合格率和优良率逐年提高,2018年分别达到99.6%和60.9%,大大高于市平均值。
目前,爱眼教育已成为宝山区实验小学品牌建设的一大特色。学校推行的家校联动机制和长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在宝山区中小学近视防控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