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沪一小学一周校内不上课也没作业 这种“自主放假”可行吗?

时间:2019-11-13

原标题: 教育新观察 | 给中小学生放几天秋假,如何?

图说:秋日里走进自然的孩子们 杨建正 摄

深秋季节,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进入了“研学周”――这一周校内不上课,也没作业,有的年级去做生态考察,有的年级去博物馆搞探究。在上海乃至全国,有不少学校悄然以“秋假”的方式,把孩子们从课堂“赶向”户外,接触社会、拥抱大自然。这种“自主放假”可行吗?近日,教育部已经明确答复,中小学放春假、秋假“可以有”。

多地试点设春秋假

中小学基本上在上周结束了期中考试。在南方大多数地区,近日正是秋游的大好时机,有些学校将秋游由1天延长至两三天,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秋假。日新实验小学校长沈敏说:“每年春季和秋季两个学期,学校都会在第10周左右设一个研学周,各个年级的研学主题各不相同,学生在小学阶段可以经历10个不同主题的研学内容。比如,‘走进春天’主题,就是结合了语文、自然、音乐、美术等课程里有关与春天相应的内容,将课内学习与社会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事实上,日新实验小学并非第一个“吃螃蟹者”。浙江省杭州市自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进行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嘉兴市自2015年起各高中学校在原有寒暑假的基础上,增加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近年来,北京市也通过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推行开展一周左右研学旅行。

政策支撑已经明确

那么,像部分省市的试点,像日新实验小学这样的探索,国家层面有没有政策支撑呢?近日,教育部就“落实大中小学春假、秋假的建议”给出答复,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各地可以结合实际,对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做出具体安排,积极探索安排春、秋假。

事实上,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均对大中小学放春、秋假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了小学和初中的课时总数和各年级周课时数,划分了每学年教学时间和学校机动时间,学校机动时间两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普通高中教学时间、社会实践和假期作了相应规定。这些文件的出台,其实已经为春秋假提供了政策依据。

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比较遗憾的是,虽然孩子们对春秋假特别向往,但大多数中小学仍停留在观望阶段。因为,简单地放几天假不难,要确保放假有意义,还要让每个家庭放心,这就比较难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与带薪休假制度不健全有关。每年放寒暑假,不少家长都为孩子去哪里而发愁,很多家庭只得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如果孩子放春秋假,而父母不能享受带薪休假,大部分孩子的假期很可能还是要在校外培训班里度过。

一个比较理想的操作就是“放课不放假”,这就是类似日新实验小学实施的“研学周”,让孩子们在学校组织下,利用春秋假的时段开展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避免了“孩子没人管,家长心不安”的矛盾。毕竟,为中小学生设计的春秋假不能搞成“旅游假”“休闲假”。

松江一中校长潘建荣说:“春秋假肯定是好事情,我们学校的高一年级创新班课程计划中已经有了试验性规划。同时,我们也要摈弃那种将学生的春秋假与促进家长的带薪休假、发展旅游经济直接联系起来的思路。因为,中小学的春秋假是有利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它对旅游经济充其量只是一种‘副产品’,而不应是一种推动力。否则,春秋假制度也许就会昙花一现。”

  • 上一篇:上海男篮87比106惨败!李秋平这番话说出了关键问题
  • 下一篇:沪首例非法经营“笑气”案 涉案金额超2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