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寒潮影响,上海近期出现大幅降温。极端低温下,得益于“全天候服务机制”和站内救助闭合回路,这几日,“速冻”模式下的上海,一股股“暖流”在救助站内外涌动,温情的故事依然在上演。
聋哑老人深夜现身收费站
时间拨回到去年12月28日深夜,在G1503绕城高速外圈浏翔公路收费站附近,黑暗中一名孤身一人的老人引起了收费站工作人员的注意。此时正值寒潮即将抵沪,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110报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老人是一位聋哑人,但不会手语,无法进行交流,一时无法明确老人的身份信息。
众人立即将老人送至嘉定区救助管理站先行安置。老人年龄在70岁左右,衣着比较整洁,疑似离家走失,但救助站值班人员通过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后没有结果。时近凌晨,老人显得有点疲惫,值班人员对他进行体温和血压等常规检查后,安排他到有暖气的救助室休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心急如焚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就将老人的照片和基本情况发送给公安部门,请求协助查找老人的身份信息,同时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寻亲启事。嘉定区外冈派出所的民警主动帮忙联络,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核实了老人的身份,并通过属地派出所联系到了老人在苏州的儿子。
救助甄别防疫有条而不紊
寒潮来袭,救助站内的气氛更加紧张起来。12月30日,上海最高气温仅1℃,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当天14时许,一位老人来到市救助站寻求帮助,一进站就捂住胸口瘫坐在椅子上直喘气。工作人员连忙请保健站医生检查,并为他披上保暖衣物、递上热水。经过简单的询问得知,老人有心脏病,2006年装过心脏支架。
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120,并跟车陪同其前往定点医院就医。经过紧急救治,老人情况有所好转,经确认是温度骤降导致心脏病复发,万幸老人及时得到救助,并无生命危险。
与此同时,老人的甄别寻亲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在耐心的询问下,老人道出了自己的故事,原来,老人曾在崇明区长征农场干活,后户口迁至虹口区,自己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目前与9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
工作人员立即前往就近派出所调取户籍信息,联系上了老人居住地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一听到老人的名字便脱口而出:“他又跑丢了?”在和居委会确认后,工作人员着手安排护送老人回家。20时左右,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老人顺利回到位于虹口区的家中。
一次次应急响应背后,是上海应对寒潮做好的充足准备。市救助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各救助管理站还建立了完善的站内救助闭合回路,受助人员进入救助站后会经过严格的发放口罩、测量体温、排摸行动轨迹、核酸检测等流程,并确保新入站人员“一人一室”居住管理。同时,还加大了身份甄别力度,加强跨省联动寻亲,及时帮助走失的流浪人员找到亲人,回归家庭。(记者 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