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一证”审批模式、“企业名称告知承诺制”写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为张江开辟专章……上海正以法治方式助推浦东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
2019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关于促进和保障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去年,市人大将《决定》实施情况列为年度重点监督工作之一,并将相关情况报告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
“大力探索综合授权改革,对浦东新区给予最大限度赋权。”市发改委表示。在《决定》出台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高院等相继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文件,这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补充,使得浦东新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系列首创探索得以固化、保留。
如何加大对浦东新区的放权力度?记者了解到,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放浦东新区一批行政审批的决定》,明确61项市级部门审批事项下放浦东实施,其中59项已经完成下放承接工作,在经济调节、规划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等领域加大放权力度。在科技创新领域,下放高新技术企业审核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大幅增长,此外,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对浦东改革开放的配套支持力度,全力保障浦东改革创新。
数据显示,自浦东新区探索“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以来,覆盖行业从首批10个拓展至43个,总体实现审批时限压减90%,材料压减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去年8月,在总结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等开展“证照分离”改革经验基础上,市级审批部门负责实施的248项事项改革举措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实施。“在线政务”改革也持续放大带动和溢出效应,浦东率先开展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的研发和试点,实现382个涉企审批事项的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系统100%全覆盖;在全市首创了企业登记设立环节远程身份核验,实现了范围、事项、人员“三个全覆盖”,办事效率和企业满意度均大幅提升。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负春表示,《决定》实施以来,各部门总体工作进展顺利,各项任务落地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检查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比如通过检查发现,“在线政务”和“一业一证”决定在浦东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但覆盖面还不够广泛,适用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深化;电子证照的调用还无法实现跨省级区域使用,综合许可证仅限于企业“新办”“变更”环节,后续的许可证的延续、注销等环节还需进一步探索。
据悉,党中央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为此,莫负春表示,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照中央文件精神,拓宽法治保障需求收集的途径和覆盖面,梳理出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堵点痛点难点,作为改革攻坚的突破口。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研究《决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适时调整完善《决定》的内容或者适时推出更高层次、更有力度的法治保障举措。(记者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