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双子山”将绘就一幅“山在城中,水在山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画卷。图为世博文化公园效果图。
位于浦东滨江地区的世博文化公园昨天传来新消息:其中一大标志性景观“双子山”即将拔地而起,整个项目则会在下个月进入建设高峰期,北区今年将率先实现开园。
高达48米的“双子山”位于世博文化公园东南侧,去年10月开工建设。记者昨天走进已复工的工地实地探访,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35千伏园区变电站的一层结构,预计到3月中下旬,高度将达到三层,届时也是项目建设高峰期。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戴志杰告诉记者:“往年项目复工都要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但‘双子山’涉及专业多、工作面广、材料设备种类繁杂,必须要抓紧推进项目建设。”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同时响应“就地过年”倡议,项目方在春节前已落实相关劳动力组织,鼓励160余名作业人员留沪过年,并安排管理人员到岗,确保节后能第一时间复工。
事实上,“双子山”不只有“山”。这个以上海本土山体形态“九峰三泖”为自然原型打造的建筑,不仅将形成山水相应的景观,而且内有乾坤——山体内部采用空腔结构,设置停车库、变电站等功能设施,并与外部交联互通。山体内部的35千伏园区变电站,就直接关系着率先开园的北区的供电系统。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台桩机正热火朝天作业,完成最后300根钻孔灌注桩施工,这意味着整个“双子山”项目共计6000根桩施工即将收尾。
建成后的“双子山”将运用覆土建筑的形式、叠山理水的造景手法,还原自然野趣的山林溪瀑,展现都市山林风貌,因此承重尤为关键。现场,多台三轴搅拌桩正进行地基加固施工,为后续覆土植绿打牢基础。
“双子山”最高峰相对高度为48米,占地达30万平方米,余脉高为8至37米不等,形成东高西低的走向,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座高度超过40米的人工仿自然山林。项目经理张斌介绍,“双子山”采用的是外包钢混凝土结构,用量达3万吨,将是国内最大的外包钢混凝土结构建筑。
山间将设置曲幽步道,可供市民散步休憩,登坡望远。春看山花烂漫、夏观流云飞度、秋赏漫山红遍、冬踏白雪皑皑……未来,“双子山”将绘就一幅“山在城中,水在山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画卷。
据悉,世博文化公园规划用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西北部毗邻黄浦江,东至卢浦大桥—长清北路,南至通耀路—龙滨路。公园坚持生态为先,整个区域将种植约4万株乔木,植物种类超过1000种,绿化率超过80%。
为提升景观效果,中央湖区将引入黄浦江水源,通过生态净化水体,主要指标可达到Ⅲ类标准。公园还将配置多种观花、观叶、观果植物,营造春景、秋色、夏阴、冬姿的自然生态景观。
“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助力这个市民游玩休憩的全新舒适空间加快推进建设。”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世博分中心督办袁建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