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上海人大代表论坛上,与会代表们为嘉定新城建设建言献策。代表们认为,嘉定拥有厚实的产业基础,如何通过5G等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赋能是个重要课题。设计者要用未来视角审视当下,敢于畅想、多些“脑洞”,重塑城市功能,向“到2035年建成百万人口规模、功能复合多元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的目标全速冲刺。
加紧建设中的沪宜公路智慧车列,将与远香湖无人驾驶示范环路、裕民南路“最美未来道路”、白银路“上海第一路”等共同构筑起嘉定新城的“一环三路”道路体系。由此,一个智慧交通最佳实践区和示范体验区呼之欲出。
新城建设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在现有基础上升级迭代,将过去规划中的短板一一补齐。不少与会代表认为,“一环三路”道路体系建设就是对传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次“重组”,它所指向的,是更安全、更舒适、更高效、更环保的未来城市智能交通方向。重塑再造,改变的不仅是城市界面,更包括传统产业。市人大代表蔡宁认为,产业数字化将是新城建设的重中之重。当下的数字已不简单指代流量,更是一种珍贵资源。在下一轮城市竞争中,谁先将数字资源转化为数字资产,谁就率先掌握了主动权。
“新城建设要将‘产’和‘城’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嘉定区委书记陆方舟说,嘉定区在新城建设中实施“北拓西联”扩区计划。也就是说,将新城范围向北拓展至嘉定工业区北区,向西与安亭枢纽联动,规划面积由原先的122平方公里扩至161.7平方公里。“城区生活配套好、园区产业功能强,两者相互联动,就能以产兴城、依城兴业。”陆方舟介绍,城区未来还将注入科创、总部办公等元素,而园区将强化居住、商业、公共服务等功能,从而推动产城深度交融。
五个新城建设,绝非“千城一面”。根据各自独特的城市定位和历史文脉,新城应当锻造与未来城市相匹配的文化辐射力。市人大代表甘永康说,“传统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人们不仅要往前看,还要往后看”。往前看,就是通过修缮、保护,最大限度保留它的建筑形态;往后看,则是充分考虑现代城市生活特点,注入新功能、新内涵。对“老”的挖掘和“新”的定位,都要与历史文脉充分结合,串起过去、现在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