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解敏4月27日报道:为期10天的2021上海国际车展即将进入尾声,此次主题为“拥抱变化”,累计有约1000家企业参展,近50款乘用车全球首发。在新能源发展趋势下,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领域,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汽车与信息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已然是车展新能源主题的重要看点。
近日,“未来已来,AI赋能新能源汽车”主题沙龙在沪举行,由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联合主办,为专家与业内企业代表搭建互动互通的平台,围绕政策解读、技术趋势、产业发展、创新应用等,进行探讨和分析,乘“AI+”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势,共话行业未来。
上海车展新旧势力同场竞技,专家解读新政策释放信号
在圆桌论坛上,主持人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周辰对话多位专家,围绕“AI+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为主题,从政策解读、技术趋势、产业发展、创新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对于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要点,上海先进通信与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徐树公表示,去年年底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新政策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并提前明确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幅度。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上海流程智造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贺仁龙关注碳达峰、碳中和话题,强调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他表示一方面针对于现在的燃油车标准,更严格,消费成本更大;另一方面,针对不达标车辆,形成刚性要求逐步淘汰。新能源车优势明显,因而是大势所趋。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网联事业部负责人张希则认为,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处在全国领先,具有大规模数据基础。人工智能是上海作为科创高地的重要产业,人才集聚优势突出。通过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得到规律性成果,赋能新能源汽车设计方、研发方、制造方,从而可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与AI的深度融合发展。
当新技术“邂逅”新能源汽车,专家聚谈“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融合”
汽车行业与科技创新力量如何深度融合,如何迎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变化。对此,徐树公表示,5G和AI技术对于车本身起到关键作用;5G作为重点技术支持直联通信,面向网联化,可实现丰富的车联网应用场景;车联网技术可以降低对车辆传感器的依赖。贺仁龙认为,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三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已提升到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做诊断,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张希指出,电动汽车是智能化的最佳平台;车联网是新基建的一个重点领域,而5G是车联网的重要支撑;通过5G和路侧的车联网建设作为辅助,以提升车辆的感知能力。
新能源汽车直戳车主痛点,专家把脉指方向明思路
张希以《中外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能力对比分析》为主题,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难点、痛点把脉指方向明思路。他指出,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依然不能对标燃油车,固态锂电池有望解决该痛点。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将有助实现合理的车桩比。低温下的启动困难与容量缩减,电池在低温下的启动困难与容量缩减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在高纬度地区推广的关键问题之一,可通过新型电池和BMS解决。
电动汽车发展迎来电池回收高峰,亟需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与回收机制。我国主流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效率这些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在电机和电力电子总成方面,国产电机的转速和控制器的功率密度依然要提升,电力电子的集成度现在还不高。智能一体化纯电底盘是未来趋势,配合相应的智能预测与热管理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安全性和驱动系统集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