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5月11日报道: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5月9日在上海电力大学举行。来自全市37所高校的172个项目同台竞技,最终上海交通大学凭借出色表现摘得“挑战杯”桂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4所高校获得“优胜杯”。
决赛项目百里“挑”一,“战”出精彩
本届竞赛包括市级复赛和市级决赛两部分。竞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市高校和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全市近5万名大学生参与竞赛,共申报了万余件参赛作品,增幅达6%。经校级初赛评审,共有来自46所高校的492件作品晋级市赛。参赛作品门类齐全、成果丰硕,既涵盖信息技术、能源化工、法律、哲学、管理等传统学科,又关注生命科学、战疫行动、美丽中国等热点话题。
本次参与决赛的172件作品更可谓是“百里挑一”。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字光处理芯片与应用系统技术开发”项目团队在此次竞赛中获得了特等奖,他们自主设计的新型数字微镜芯片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团队已经获得了各项专利15项;华东理工大学的“基于数字重构的遗产活化路径研究——以福州鼓岭历史建筑群为例”项目团队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性地利用数字技术保护管理遗产景观,探索了打通学术研究与知识传播渠道的新模式;另外一支来自东道主上海电力大学的团队钻研污水处理回收新技术,更是已经将自己的技术成功应用于多家污水处理厂,获得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基于废弃尿不湿的新型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
上海电力大学的“基于废弃尿不湿的新型高能量密度锂硫电池”项目充满巧思。以废弃尿不湿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烧结得到碳化尿不湿,将其复合单质硫后得到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在锂硫电池储能领域不仅降低电池的价格,还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差的问题。团队成员张海燕同学透露,中试结果显示,用我们同等体积的锂硫电池作品取代使用的锂聚合物电池,可以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增加30~35%,同时其飞行距离增加25~30%。此外,作品材料还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可以使其能量密度和续航时间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青春展会“创”聚临港,别出“新”裁
为了给选手和专家创造更为开放的交流环境,本次决赛更是设置了项目展示区与现场问辩环节。一百多个项目团队在上海电力大学体育馆“搭台唱戏”,创意设置展板展台,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出上海青年大学生无限的创造力。各路专家在现场答辩开始前来到项目展位提前了解项目情况,与参赛选手深入交流,有利于多方位地了解项目基本情况,也让选手们在后续的答辩环节中准备得更充分。
在问辩现场,专家们在复旦大学“微创心血管手术机器人”项目前驻足许久。这项已经研发了三年的项目旨在通过机器人解决现阶段人工心血管手术技术难、时间长、风险高、辐射大的困难。据其负责人介绍,通过问辩他们对接下来的研究更有信心了。
郭磊和他的团队来自同济大学,他们关注的话题是如何让以党史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更好地走向海外。“专家们的提问真的很犀利,不仅点出了我们项目的痛点,而且关注到了很多细节。细致地指出了我们某个调研地点代表性不够的问题”郭磊同学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赞不绝口,他表示也将在之后的调研过程中融入专家们的创意构思。
面向未来“浦”写新篇,点亮“东”方
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推进“五个新城”规划建设。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强调,要着力打造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空间和重要增长极。本届“挑战杯”高度聚焦服务“五个新城”建设和浦东开发开放,把“青春”与“创新”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让中心城区和五大新城共同谱写的协奏曲更高昂、更强劲。
同时,另一项服务“五个新城”建设,聚焦浦东的科创赛事——“挑战·浦东”上海大学生科技创新挑战赛也正式启动。作为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专项赛,该项赛事崇尚“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揭榜”,秉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竞争协同机制为手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思路,聚焦“卡脖子”技术,汇聚沪上高校青年师生力量,为“五大新城”建设和浦东开发开放贡献青年智慧。以“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的方式,重点聚焦坐落在浦东,特别是新城的科创企业,由政府、企业提需求,组委会面向高校广发“英雄帖”,高校青年师生团队打擂揭榜,以此更好服务浦东开发开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