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曹鹏:是传递音乐光与热的指挥家,也是三渡黄河的新四军战士

时间:2021-05-11

“我曾经历过痛苦也经历过斗争,在这个年龄,能够看到我们国家的崛起和富强,迈入中华盛世,我很感动!”

人物小传

曹鹏,192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指挥。新四军老战士、新中国音乐指挥界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指挥《龙须沟》等数十部电影音乐和歌剧,举办我国首场海外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首次把《梁祝》介绍给全世界。2005年创办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坚持十多年用音乐开启自闭症孩子心灵,为其健康成长点燃希望。曾获国务院表演艺术突出贡献个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凡是对交响乐有所了解的上海人,几乎没有不知道曹鹏的;而21世纪以来,他的名字更是与普及交响乐和艺术教育息息相关。已96岁高龄的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曹鹏,也是一位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一名1944年参加革命的新四军老战士,1949年上海刚解放,他所在的华东军区文工团进驻上海。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成长的曹鹏,他的音乐生涯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无论身处何方,用音乐诉说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是曹鹏不变的人生信条。行军时三渡黄河,迎来解放了劳苦大众的新中国;几十年来率领不同乐团走过许多国家,总是带上中国作品;如今致力于用音乐打开自闭症儿童的耳朵,在申城播撒爱与美……这位九旬老人坚持着一名共产党员激情澎湃的不老初心,将音乐的光与热传递到更多人身上。

行军时三渡黄河,和作曲家吕其明是华东军区文工团的战友

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曹鹏的音乐艺术人生,始终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他出生于江阴,1934年,九岁的曹鹏作为江阴辅延小学唯一的参赛选手,参加了首届“抗日禁烟运动”歌咏比赛,获全县比赛冠军。“以前穿哥哥姐姐剩下衣服的我,为了参加这个比赛,特意穿上妈妈新做的中山装。我拿冠军后获得的奖品之一是银盾,上面写着抗敌救国四个字。”曹鹏回忆说,那时日本人让中国老百姓抽鸦片,国民党政府很腐败,老百姓面黄肌瘦的脸庞,在他幼小的心中激荡起反抗的火苗。

“我小时候曾被日本人打过。当时进城出城要和日本人鞠躬,我没照做,日本人大骂‘八嘎呀路’,还把我的帽子打掉了。”用曹鹏的话说,饱受压迫的民族的孩子懂事早,反抗精神也厉害,他上中学以后曾做过一件至今引以为傲的事情,就是全班同学在地下工作者的领导下,集体交出了日语课考试的白卷。“那时候日本施行奴化教育,我们日语都不打算好好学,白卷交出以后,日语老师的脸都吓得煞白……后来日本人带着刺刀进了教室,问谁是带头人,我们全班没人表态,也没有一个人害怕的!”

在地下工作者的秘密带领下,曹鹏于1944年2月通过敌伪封锁线,到达游击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并随游击队于江南一带做抗日宣传工作。据他回忆,行军的日子很艰苦。“冬天光脚穿布鞋,脚都裂开了。行军路上经过农村,由村长分派到老百姓家里,我们用粮票换山芋和胡萝卜吃。”那时只有在文工团发津贴或者过年时,战士们才能改善生活,吃上大米饭。“那时手捧大米饭,大家真高兴,真好吃啊!如今,全中国老百姓吃大米饭还不容易吗?”

1946年6月,曹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入党不仅要通过较长时间的考察,也需要绝对保密。“当时参加革命是地下工作,随时有危险;吕其明的父亲就是被叛徒出卖而牺牲的。吕其明为什么能把《红旗颂》写得那么好?因为他十岁时就全家参加革命了。”曹鹏说,他和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从1947年开始,就待在同一个部队(华东军区文工团),他俩到现在都是好朋友。

如今曹鹏身体依然硬朗,一定程度上是过去行军训练出来的。“多少年了,我们爬过山沟沟,也走过五六十里的地,背着沉甸甸的背包,几分钟里就要集合出发。”在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手机,但老百姓会捎来情报,比如敌人还有多少里地就要攻过来了。“报纸曾经刊登过,解放军进入上海时,战士们都是睡在马路上的。其实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前往农村还是城市,都不会打扰老百姓的,这就是军民鱼水情。”

“我曾在战火中三渡黄河。那时候过黄河都靠小船,每条船最多坐十个人,船两边是划船的人,他们嘴里喊着‘划呦,划哟’,船老大则说‘坐好别动,不然会掉下去’。”途中,曹鹏曾亲眼目睹黄河掀起的滔天风浪,而他之后每次指挥《黄河大合唱》时,也永远感到心潮澎湃。“冼星海笔下的音乐就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所以我在指挥时会特别有感情。还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旋律,每次指挥时也都会让我感到无比激动。”

把《梁祝》等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以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为己任

昨日举行的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式上,曹鹏被授予“特别荣誉奖”。回首过去一个甲子的岁月,曹鹏和“上海之春”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登上这个舞台多次指挥,也曾担任从这里推出的新作的评委。“过去,担任评委的还有丁善德、孟波等老一辈音乐家,各个单位报选的节目要在我们通过之后,才能在这个舞台亮相。”曹鹏认为,“上海之春”是国际性的音乐节,能在这里首演的作品要有够格的水平,也要讲究政治性和艺术性。“音乐作品光喊口号是不能直抵人心的。音乐的教育意义,需要通过艺术的精美才能达到。”

1959年,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前身)舞台上首演成名。彼时,正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留学的曹鹏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和人在国内的夫人夏惠玲打国际长途电话,请她购买《梁祝》的乐谱并寄到莫斯科。“身在异国,我强烈地希望能指挥一场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我的导师金兹布尔克教授感动于我的爱国心,非常支持我的决定。”一年后,曹鹏实现了他的心愿,成为把《梁祝》等中国作品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1960年10月5日的莫斯科工会大厦圆柱大厅,由曹鹏担任指挥,全苏广播交响乐团、九位歌剧独唱演员、一个大合唱团,携手小提琴演奏家鲍·格里斯登演绎了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贺绿汀的《晚会》和马思聪的《蒙古舞曲》、歌剧《草原之歌》等。这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在海外举行中国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开始前,曹鹏还用中文进行了发言,他的声音通过广播传到了国内,也恰好被当时在兰州工作的夫人夏惠玲通过老式收音机听见。

1961年,曹鹏毕业回国后任上海交响乐团指挥。几十年来他率领不同乐团走过许多国家,总是会带上中国作品,始终不忘以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为己任。

用音乐打开自闭症儿童的耳朵,以爱的交响滋养城市文明

1995年,70岁的曹鹏正式离休。他离休后,放弃了很多专业乐团抛来的橄榄枝,选择与孩子和青年人在一起,挑起普及和传播音乐的重任。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城市青少年交响乐团、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南模中学学生交响乐团……这些享誉沪上的业余和学生交响乐团,大都由他一手创办或训练。曾有人问曹鹏:您每周工作多少天?他的答案是——“八天!时间不够用!”

2008年,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天使知音沙龙”成立。“城交”的200多名青年志愿者组成慈善义工队,用手中的乐器为自闭症患儿服务,帮助他们逐渐走出孤独。用音乐对话“星星的孩子”,十多年来,曹鹏和女儿曹小夏见证了很多家庭从绝望走向希望。从学音乐到文化课、生活技能到开设“爱咖啡”实践基地,都在为自闭症患儿以后自食其力打好基础。

“初见一些自闭症患儿时,很多人都靠在妈妈身上,坐也坐不正、站也站不直,有的甚至还会打人。”曹鹏说,为了让自闭症患儿尽可能过上正常生活,他和女儿把孩子们送去玉佛寺借住,让他们练书法、画画。经过多种训练以后,孩子们不仅能坐得端正、上课时认真听讲,也能一个人独自前往训练,唱歌、跳舞、演奏音乐也不在话下。“自闭症儿童很聪明,能识别五线谱并很快背出乐谱,背出以后不会出错。”曹鹏说,他请了全上海最有耐心的好老师来教这些孩子们音乐。

从新四军老战士到交响乐普及的“使者”,从著名指挥家到自闭症孩子们最爱的“曹爷爷”,近一个世纪的光阴中,曹鹏从未改变的是心中有爱、奉献他人。

  • 上一篇:老外讲述“国际范儿”长宁故事
  • 下一篇:“党史+动漫”“党史+口述”“党史+艺术课堂”“红色代办” 沪郊这些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品牌“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