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叶晓景在为胡阿婆进行检查,相关报告将同步上传至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
82岁的长宁区居民胡阿婆坐着轮椅,在长护险护工照顾下,来到家门口的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的签约家庭医生叶晓景,用一个鼠标样的设备为老人进行心脏起搏器复诊检查和数据传输,10多分钟后,一份详细的检测报告生成,同时上传至同仁医院心血管内科。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邱朝晖通过手机查看后,当即向病人反馈诊疗意见。
得益于长宁区率先开展的同仁医院社区医联体心脏电子植入设备随访机服务,胡阿婆这样的“银发族”无需往返大医院,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轻松方便地完成心脏起搏器检查和复诊。
通过数字化转型、推进智慧医疗创新发展,这成为长宁区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的一抹亮色。日前,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对2020年全国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打好三大攻坚战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的216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长宁区入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
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更加便民惠民
近年来,长宁区以区属三级医院同仁医院为中心,建立区域互联网+医疗开放架构,支持入网医院之间互联互通;建立远程诊断系统,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创面修复远程会诊和心电、B超、影像等远程诊断服务。目前,长宁区属15家医疗卫生机构已实现市、区两级医学检验结果、医学影像检查资料信息互联互通互认。
长宁区还持续实施构建多样化专科医联体,畅通区域双向转诊平台和转诊绿色通道,构建区域互联网+护理平台,搭建区内审方中心、处方前置审核平台、教学平台等,打造“专病+”特色等措施,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同时深化院校合作,加大医疗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医教研创新发展。
通过深化改革,近三年来,长宁区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长率控制在7.0%左右,药占比保持在30%以内,平均住院日缩短到11天,基层医疗服务量占比持续提升,实现了便民、惠民和利民目标。
基于“一网统管”,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
基于“一网统管”建立健全区域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是长宁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环节。
从病例发现到重点人员追踪管理,长宁区疾控中心基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区域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发“公共卫生疾病防控”专页,打通市、区、街道三级数据通道,精准做好趋势分析和监测预警,有效提升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同时积极完善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资源布局,构建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二级医院及企业部队医院为补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哨点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救治网络与“平战结合”机制,并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社会心理服务疏导,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心理咨询—疏导—转介整合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