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上海沪剧院为首都观众带来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 “上海声音”讲述敦煌故事中国精神

时间:2021-05-13

今晚,上海沪剧院为首都观众带来“十年磨一戏”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吴侬软语的“上海声音”,将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改革先锋、感动中国人物——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守望莫高窟半个世纪的“敦煌女儿”故事娓娓道来。

现场观众跟随剧中人物穿越半个世纪,共同走近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几代敦煌人致力莫高窟文物修复和保护的一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沪剧人将沪剧唱出了时代最强音,也让首都观众领略了“上海声音”带来的敦煌魅力。

沪剧《敦煌女儿》被樊锦诗先生评价为“很符合敦煌气质的作品”。这是一部匠心之作,上海沪剧院集结了中国戏曲界金牌创作团队打造,由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领衔主演。茅善玉从序幕唱到尾声,每场要满弓满调地驾驭数十段宣叙、咏叹,最长的唱段竟达20分钟。她的嗓音唱腔变换多样,时而软糯有味、时而委婉回转、时而慷慨激越,生动地表现出了樊锦诗青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段的风貌。在时空交错的场景中,她一个转身便从25岁变为80岁,舞蹈化的肢体语言,丝丝入扣。茅善玉根据人物不同的年龄和情境,在设计唱腔中既有沪剧的细腻温婉,又融入了京剧、越剧的唱腔特色,让整体演唱有力度、人物表现有张力。

在茅善玉看来,《敦煌女儿》的创作难度很大,是一次次推翻、一次次调整。“精品力作离不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敦煌人不畏艰难、前赴后继,以赤子之心坚守文化阵地,传播优秀文化,这是敦煌故事,更是中国精神。”她表示,从艺术表现而言,《敦煌女儿》用时空穿梭的手法,营造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效果。在创作中不仅把沪剧的味道做出来,又要增加歌唱性,让旋律更为丰富,场面更为恢宏,具有强烈的艺术观赏性和感染力。该剧导演张曼君认为,《敦煌女儿》以改革开放先锋人物樊锦诗为原型创作,是沪剧在新时代的一次探索和追求,这不仅体现出沪剧人反映现实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责任,更是沪剧艺术创造的一次新机遇。

茅善玉表示,沪剧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理念,始终坚守“反映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根本底色。她透露,去年10月杀青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目前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阶段,计划于“七一”前后亮相大银幕。

  • 上一篇:音乐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崇明花博会唱响序章 一首《茉莉花》唱出了四种味道
  • 下一篇:探索社区多方共治和可持续运营 小区防空洞可变身亲子家庭“斜杠青年”共享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