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填补党史研究空白! 赵世炎烈士珍贵历史影像在沪首次公开亮相

时间:2021-05-14


首次公开亮相的活动影像,两段纪录电影中拍摄到赵世炎的镜头总长不到10秒,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关于他仅存的活动影像,记录下赵世炎(右一)在国际会议上所展现的自信风采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80万工人中,“施英”这个名字几乎人人皆知。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的化名。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上海音像资料馆经多方努力,从海外发现和成功采集到两段赵世炎烈士的珍贵活动影像。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关于赵世炎仅存的活动影像,填补了党史研究空白。昨天,该影像首次公开亮相,并同期在龙华烈士纪念馆举办学术研讨会。

牺牲时年仅26岁,革命生涯和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

赵世炎出生于1901年,牺牲时才26岁,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用力搏击的一生。和那个年代的许多有志青年一样,他于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他一边做工,一边在工余时间捧读各类书籍。每到黄昏,他总独自跑到工厂顶楼平台,借助夕阳余晖,希望“窃取”更多的光阴读书,于是自喻“黄昏之贼”,他还在自己摄于法国时的照片上写下这四个大字,时刻提醒自己要抓紧时间,刻苦学习。

除了自身勤勉好学以外,赵世炎还常常将马克思主义向其他勤工俭学的同学们宣传。一些同学回忆说:“我们都很崇拜他” “如果没有世炎同志经常向大家讲解,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还不可能懂得那么快。”1922年,赵世炎与周恩来、陈延年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任中央执委会书记,随后又任中共旅欧总支部委员和中共法国组书记。

1922年底,法国勤工俭学代表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等12人受党中央的委派,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临行前,他们相约来到巴黎埃菲尔铁塔登高游览。站在埃菲尔铁塔上,赵世炎写下了著名的白话诗《远望莫斯科》;发出了“我们站在巴黎铁塔顶上,高处不胜寒,一片茫苍苍”的切肤之感;向全世界呐喊着“共产主义万寿无疆!”这是他对党坚贞不渝的誓言。

回国后,赵世炎在上海深入工人群众,后与周恩来等领导和组织了上海工人阶级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1927年,反革命武装掀起腥风血雨时,赵世炎无所畏惧地说:“共产党就是战斗的党,没有战斗就没党,党存在一天就必须战斗一天,不愿意参加斗争,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同年7月,赵世炎遭叛徒出卖被捕,但他继续把敌人的监狱和法庭当成讲坛,宣传共产主义理想。7月19日,赵世炎被害,年仅26岁。

镜头总长不到10秒,迄今为止发现仅存的活动影像

在短暂的生命里,赵世炎始终奔波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留下的照片很少,影像更显得格外珍贵。据上海音像资料馆版权采集部主任翁海勤介绍,此次发布的两段活动影像记录的分别是1924年7月在莫斯科举办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以及同期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三次代表会议。当时年仅23岁的赵世炎代表中国共产党列席了这两次会议,并凭借其出色的外语能力,为李大钊和王荷波等中国代表担当翻译。虽然两段纪录电影中拍摄到赵世炎的镜头总长不到10秒,却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关于他仅存的活动影像,真实记录下这位英年早逝的青年在国际会议上所展现的自信风采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专家指出,这些影像对丰富赵世炎烈士的研究和今后的党史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看到这两段珍贵的影像,赵世炎烈士的后人赵新炎颇为激动。他说,赵世炎的革命生涯和上海有着很深的渊源——1920年,他是从上海出发去法国勤工俭学的;1927年,他牺牲于上海龙华,安葬在龙华烈士陵园中。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的龙华墙上,赵世炎的名字亦昭然在目。不久前在龙华烈士陵园墓区,署名为“一位来自新中国的青年”给安葬在此的赵世炎烈士留下一封手写信:“你和那群少年,走过了新文化运动,走过了红楼,却再也没能走到飘着五星红旗的天安门广场……”

英雄,虽逝而不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亦是赵世炎烈士诞辰120周年,如今正如先辈所愿——“革命种子已经布满大江南北”、中国共产党已“茁壮成长起来”。

  • 上一篇:上海市北高新园区:磨砺最优营商环境,释放最强数智磁场
  • 下一篇: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恢复对外开放 观众可以通过这面“拍拍墙”来了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