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傅文婧、刘晓晶5月16日报道:他是忠于祖国奉献人民、不懈探索追求的杰出科学家,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也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模范。高寒、缺氧、寒风、险崖。他拼尽了全身最后一丝力气在珠峰北坡攀登到了6000米的高度,这是中国植物学家采集植物样本的最高点。当他在杂草、冰雪中发现了那株顽强的雪莲时,甚至都没有力气庆祝。而此刻的台下,掌声雷动。
5月15日起,复旦剧社根据钟扬先进事迹原创的话剧《种子天堂》在复旦大学相辉堂连演两场,为期两天的演出中,演员与观众们将再度走进优秀共产党员钟扬的一生,重温与学习钟扬“种子精神”。
演员以“00后”为主体,“种子精神”永远年轻
2017年9月25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不幸逝世,年仅53岁。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这是钟扬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一生胸怀科技报国理想,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心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连续17年参与科普志愿服务,是深受欢迎的“科普明星”。
种子,是钟扬留给所有中国人的记忆。去世后,他先后被中共上海市委追授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被教育部追授为“全国优秀教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被党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为了更好地纪念钟扬、学习钟扬“种子精神”,探索复旦“以美育德”新实践,2018年,复旦剧社围绕“种子”的概念,精心创排了原创话剧《种子天堂》。该剧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钟扬青年、中年等不同时期的人生故事,展现他爱国奋斗、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
“什么是天堂?是有希望的地方。什么才能带来希望?种子,哪怕只有一颗。”作为复旦剧社近年来自主创作、自导自演、讴歌新时代楷模的一台优秀剧目,《种子天堂》倾心勾勒的,正是钟扬在时代潮流中坚守信仰、潜心育人、科研报国、无私援藏、奋进担当的人生轨迹。
自2018年4月初在复旦大学相辉堂正式公演以来,该剧先后在同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巡演,还斩获了第六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据导演周涛介绍,自《种子天堂》创作以来,这是该剧第三次在相辉堂上演。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并配合学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周涛重新打磨剧本,力图让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展现得更为真实丰满,同时在此次演员阵容注入了不少“00后”的青春“血液”,并根据演员气质的不同,一点点调整各处细节的表达方式,在他看来,“这正是‘种子精神’永远年轻的表现”。
周涛认为,对钟扬最好的缅怀就是将“种子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种子精神”,“不仅是万千植物的种子,还是钟扬先生的‘科研报国’精神,更是教育的‘火种’。”他希望,有更多人能够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故事中与钟扬相遇,受到熏陶与感召。
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陶冶情操的美育课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宣传钟扬先进事迹,让“种子精神”在复旦落地生根,复旦剧社将《种子天堂》再度搬上相辉堂舞台,通过讲述优秀共产党员一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故事,以戏剧形式为观众和参演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活。
“这是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多次参演《种子天堂》的魏羽彤说。在工作中,她深刻感受到《种子天堂》给自己带来的潜移默化影响,“‘种子精神’是我的工作内容,也成为了我的工作态度”。她坦言,每一次参演都加深了自己对“种子精神”的理解。
“钟扬身上有着典型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底色,我相信无论是出演还是观看话剧,都是接受‘种子精神’洗礼的过程,它激励着师生传承复旦红色基因,也强化了像我一样的教育工作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魏羽彤说。
“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断推着我前进。”对于马来西亚籍的程曦来说,当自己在台上演绎着钟扬引种红树种子,为上海构建生态屏障的情节时,他真切地感受到“种子精神”的正能量,“最打动我的是钟扬老师那句话:‘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此外,《种子天堂》也深化了他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提升了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饰演青年钟扬的康嘉诚如今已被上海戏剧学院人类表演学专业录取为博士研究生,钟扬潜心科研的精神直接影响了他的学术道路。“我希望自己能像钟扬老师那样,全情投入在学问之中。”除此之外,舞台上“投影技术入传统戏剧”的呈现方式也开拓了他的艺术思路,“这对我的表演生涯很有启发,如何针对现代科技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也是我今后要探索的。”
“作为学校以美育德的一次重要探索,我们也希望《种子天堂》成为一粒美育的种子,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周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