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实现涉农管理、民政管理等公共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进一步增加开放变更登记信息和申报信息等纳税信息数据……作为本市首个公共数据开放示范应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昨天签约启动,不仅首度接入金融市场、保险机构,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增加到33家,场景也拓展至挂牌上市审核、科创企业甄别及保险保障领域。
借助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东风”,此次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的全新升级,将加速推动金融资源向长尾客户精准“滴灌”,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积极助力,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更精准“画像”,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
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相关政府部门向银行开放了企业注册登记、社保缴纳、住房公积金、纳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发明专利、商标登记、房产抵押、行政处罚、司法诉讼等与普惠金融密切相关的近400项公共数据。
这一上海首个公共数据开放示范应用,直接瞄准银政企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和可获得性。经过场景应用、授权机制以及数据治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截至目前,此前上线的18家银行已调用数据超200万次,平台服务企业超过5.4万户,为超过700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让数字化赋能普惠金融真正跑出加速度,今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银保监局、市大数据中心推动实施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进一步拓展开放公共数据项,丰富上线机构类型、数量,强化公共数据赋能,支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将公共数据与内部金融数据有机结合。
此次升级后的2.0版本,在市农业农村委、市民政局等部门支持下,首次实现涉农管理、民政管理等公共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包括农作物生产经营、农产品交易量、农业补助发放、示范家庭农场等公共数据以及婚姻状态核验等,此外,市税务局在首批开放公共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开放了变更登记信息和申报信息等纳税信息数据。
“公共数据更加丰富后,我们就能更精准地为中小微企业‘画像’。”上海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邱鹤良以上海郊区的农村合作社为例阐明,市农业农村委开放涉农数据后,银行可以知道相关合作社买了多少种子、农机使用情况、肥料投入等信息,运用这些数据建立起分析模型,可以更全面、准确摸清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情况。
打造标杆,充分挖掘公共数据背后金融价值
记者发现,在参与机构类型上,2.0版本增加了参与银行的范围,上海华瑞银行等9家银行的加入,让参与银行机构拓展到27家。同时,支持金融市场和保险机构参与,将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场景拓展至挂牌上市审核、科创企业甄别及保险保障领域。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3家金融市场,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和太平洋安信农保上海分公司3家保险机构首次接入。截至目前,参与试点的金融机构已达33家。
“对于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来说,挂牌上市审核、科创企业甄别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张云峰透露,将把大数据与区块链技术整合利用,“有了这些公共数据,相当于如虎添翼。”
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只是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的第一次升级。对标最新趋势,聚焦解决普惠金融服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银保监局、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将抢抓机遇、找准需求、开发场景、加强合作,充分挖掘公共数据背后的金融价值,把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打造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
公共数据赋能之下,沪上金融机构将持续提升数据利用能力,推出更多线上产品,实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让上海成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乐土,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出席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