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教育新观察|加强大中学一体化衔接,看复旦大学有什么新作为?

时间:2021-05-21

教育(2).jpg

高校与高中将如何开展合作?加强大中学一体化衔接,复旦大学将有什么新作为?今天,复旦校领导及全国116所重点中学校长围绕“迈向新阶段的双高合作:新理念与新格局”,聚焦大中学教育衔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教育评价改革等话题,共谋探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之大计。

复旦在大中学人才培养衔接上的探索与实践由来已久。

2013年,复旦大学积极对接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即“英才计划”。2014年起,复旦与上海市部分中学试点合作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创新人才早期培育机制。2017年推出的“复旦博学堂”名师系列学术讲座,积极展现大学学术成果与学科特色,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

据复旦教务处副处长应质峰介绍,“英才计划”实施以来,不少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兴趣,树立了理想,收获了进步。

比如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樊悦阳,2017年入选了“英才计划”,在钱睿哲教授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先后获得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17届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二等奖、第二届英才论坛优秀学员称号,同时携项目《山慈姑粗提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相关研究》摘得第69届ISEF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学科最佳奖和一等奖。

同样收获颇丰的,还有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胡诗成。2018年,她入选“英才计划”,师从复旦大学化学系郑耿锋教授,获得上海市英才计划优秀学员称号,后携项目《蚕丝衍生的高分散Ni,N共掺杂纳米碳用于电催化CO2还原》摘得第70届Intel ISEF大奖赛学科最佳奖和一等奖桂冠。

前不久,为了进一步强化高中学子与复旦大学的紧密互动,复旦面向全上海各高中学生推出了“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依托学校十大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首期共开设包括十大基础学科等复旦大学特色优势学科在内的13门课程。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的傅妍清一直对医学很感兴趣,却缺少深入了解,先修学堂报名一启动,她便抢了“临床医学探秘”这门课,在她看来,复旦大学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口,让她有机会在高中阶段触摸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从“英才计划”到“先修学堂”,从复旦名师走入中学,到高中学子走入复旦校园,在大中学衔接培养模式上,复旦始终致力于进行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的创新探索。

复旦还与中小共建学术实践基地,在基地中进行“创新素养培育”计划、“未来学者”体验计划、“步青”学术见习营等一项或多项建设,包含一系列从“走出去”到“迎进来”的举措,帮助满足不同层次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创新素养培育”计划中,复旦大学将根据中学的实际需求,委派相关学科教授协助中学建设学科实验室或创新实践中心。

“事实上,不少大学生也缺乏对所学学科的科学认知,这种意识其实需要从高中就开始培养。”化学系教授孙兴文说。秉持上述理念,孙兴文将成为“创新素养培育”计划的一员。他计划培养一批具有科学研究兴趣和志向的中学生,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从他们的体验、认知出发,进行科学创新上的互动。

“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任重道远的。”孙兴文说,“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去影响更多人,激发更多中学生对科学感兴趣,有机会去体验科学,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科学。”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上一篇:每日花语丨水仙:“金盏银台”凌清波
  • 下一篇:和事佬|线路老化断电3个月 经新民晚报沟通已“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