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文自修杯”第13届上海市语文大讲堂活动昨天在市北中学举行 采访对象供图
新民晚报讯 (记者 王蔚 通讯员 蔡宸劼)“中文自修杯”第13届上海市语文大讲堂活动昨天在市北中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自修》编辑部主办,并特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担任指导单位。来自全市各区的18位优秀青年教师通过教学录像、论文撰写、教学设计、作文批改、客观题、主观题等一系列选拔,角逐2021年度“上海市语文教学之星”。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本次语文大讲堂以“和文化伟人对话——鲁迅作品的教学研究”为主题展开,通过对鲁迅经典作品的关注,督促教师巩固知识积累、加强文本解读意识、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开拓创新教学手段,让经典作品在新时代的课堂上焕发出新的活力。长久以来,学校中都流传着一种普遍现象,学生认为鲁迅“难读”,老师认为鲁迅“难教”。在学生看来,鲁迅的作品用词拗口,内容与当下相去甚远,读鲁迅还不如读几篇现代美文;老师则认为课堂上的鲁迅与前沿研究的鲁迅之间存在脱节,鲁迅变成了一个符号越讲越空,久而久之,师生都容易失去兴趣。
本次语文大讲堂的客观题聚焦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但又不局限于此,往往从教材中出现的篇目出发,考察教师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比如“据孙伏园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中回忆,鲁迅在《呐喊》之中最喜爱的小说是哪一篇?”“在《阿Q正传的成因》中,鲁迅把自己比作什么?”教师在教学《孔乙己》《阿Q正传》等课文时,对相关文献有一定的阅读量,回答这些问题不在话下。如果只盯着课文和教参,那么类似的问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主观题则把关注点放在了“教”上,如:“你会通过怎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理解鲁迅写作中的复调式结构的表达效果?”“当学生提出问题说,不守礼节的人才会被制裁,可祥林嫂明明从头至尾都遵从礼教,为什么说礼教害死了她?你会怎样回答?”这些题目不仅考察了老师文本解读能力,更是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考验,还对教师的综合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谭轶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系主任文贵良,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谭帆教授,市北中学校长陈军,语文特级教师步根海等在现场观摩了青年教师与鲁迅的“对话”。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