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两万户”旧改动迁前
位于上海杨浦区敦化路、延吉东路、安图路、长白路这片四方地块,自2016年开始围起蓝色围挡。围挡内,是一片已基本拆除的老房。
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是上海现存为数不多的成套“两万户”老公房。自2016年6月,长白228街坊旧改征收成功,居民搬离,上海人在成片“两万户”中居住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此后,杨浦区将228街坊纳入城市更新项目,对整个街坊进行分区块保留和重建。
五年过去了,228街坊发生了什么变化?上海最后的“两万户”将如何重现?根据最新规划,“两万户”原有的12栋房子中,2栋将原样保留,建成体验展示馆,10栋拆除后按原貌一比一重建,项目计划明年6月完工。未来,这里将成为一个以“两万户”展示馆为中心的综合体。
最怀念桌子摆到门口吃饭
从长白路162号大门走进228街坊,曾经熟悉的老街坊变成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居春英说刚开始也有点不习惯。
居春英的新家在安图路上的谊晖新苑小区,与228街坊有10分钟的步行距离。有时她出门买菜,会特意绕过来看看。“这是以前我家的门,这是公共厨房,这是楼梯……”在一小块已拆平的废墟上,居春英寻找着过去老房的痕迹。
228街坊194号底楼3室是居春英曾经的家。她的丈夫在电缆厂上班,这是单位的福利分房。住进“两万户”那年,女儿刚上一年级,“那时分到这个房子,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豪宅”。
“前面是房间,充当主卧和客厅,后面是半间,用来放吃饭的台子,晚上把床铺拉出来,女儿就睡在里面。”和她家一样,“两万户”居民大多居住在这样约24平方米的“一室半”中。“门开在房屋后面,中间楼梯把房子隔开一半,分出两个公共厨房,两个公共卫生间。”门是可以左右打开的,推开它,就打开了一个开放社区的“记忆门户”。
1952年初,毛主席做出“今后数年內,要解决大城市工人住宅问题”的指示。当年5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建造大批工人住宅,共建造了2000栋,可供2万户家庭居住,“两万户”因此得名。当年8月,全上海的“两万户”开工建设,1953年5月竣工。
长白228街坊是上海第一批完成的“两万户”工人新村,街坊内共12栋砖木结构联排房屋。参照当时苏联集体农庄下面一层养马、楼上住人的样式,长白“两万户”的房屋也是上下两层结构,每层各5间房,住10户人家,每5户合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
房屋外部布局规划了大量共享邻里空间。“两排房子中间有大片空地,傍晚时分,各家都把凳子、桌子摆到门口吃饭,菜也是端来端去交换着吃,那是我最怀念的时光。”居春英回忆道。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十年,随着上海“两万户”住宅群人口越来越多,房子一点点老旧,环境也变得脏乱差。自2002年起,杨浦区的“两万户”迎来大规模拆除。
长白228街坊曾在2002年、2010年经历两次动拆迁,但因种种原因,到2015年仍剩下238产360户居民蜗居此处。2015年底,杨浦区提出通过居民整体协商,实现征询率、签约率、搬迁率同时达到100%实施动迁。“这是最后的机会。当时我们都觉得不可能实现。”居春英说。
居春英家就住在居委会对面,经常在门前一边洗菜,一边看居委干部做居民工作。“很多人都是气冲冲进去吵,眼泪汪汪走出来,跟居委干部道谢。”她看到旧改工作人员每天工作到深夜,满眼血丝地下班,“我很感动,我说我家不用做工作,第五个就签掉了。”
2016年6月23日,在吃过“百家宴”之后,居春英一家搬离228街坊。从三十几岁住进来,到63岁搬离,她在这里度过了30多年时光。
最宝贵共享生活那份记忆
戴琼的办公室位于228街坊旁边一栋三层楼里。白天,房间内能听到施工的声音,从天台望出去,两栋原样保留的“两万户”老房近在咫尺。戴琼是负责“两万户”项目的杨浦科创集团建管中心设计经理,她对“两万户”有着特殊的感情。
“我出生在控江二村68号的‘两万户’,那是我奶奶的家。”在戴琼的记忆里,老房“一室半”格局和居春英家一样。“只有南侧一个卧室,小孩都住在里面的半间。我就是在那个小半间里长大的,一直到四年级才搬离。”
戴琼还记得第一次走进长白228街坊的情景。“老房虽已人去楼空,但门窗还保留完好,青砖抹灰,素墙红窗,就连门前的水斗和楼中间的小广场,都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老物件保留着原来的生活气息,“‘两万户’最宝贵的就是共享生活的记忆”。
按照规划,2栋建于1952年的建筑将被完整保留,作为“两万户”体验展示馆。为此,建设团队花了很大力气去复原当年的生活场景。“老房的南墙在20世纪90年代被破坏了,只剩下东墙、西墙、北墙。由于年代久远,墙体早已被白蚁蛀空。”为了还原这三面墙,建设团队在加固基础上,寻找到原来的材质进行细致修复。
中心树院、纵横布置的路网和平行排列的建筑布局,是“两万户”工人新村布局的核心。在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棵老树被围挡很好地保护起来。“地块原来的高大乔木都将保留下来,重建原有的浓荫树院。”戴琼说,未来这些中心绿地可成为周边公众的休闲客厅。
最真实实景展陈相互映衬
长白228街坊的保护重建,2栋建筑完整保留作为体验展示馆,从原有私密的居住功能向公共开放功能转变。其余10栋老房复建后引入特色商业、创业办公和文化展示等功能,建设咖啡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打造一个文化商圈。在地块内还将建设一栋高层作为租赁住房,为杨浦的创业青年提供居住空间,采用数字化智能管理,引入共享生活的理念来运营,找回“两万户”曾经的共享生活。
“‘两万户’在当年的建设标准很高,甚至达到上海花园里弄级别。”负责保护修复的明悦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沈晓明说,“两万户”房屋前后间距为房高1倍到1.5倍,让室内得到充足日照,房屋容积率仅为1左右,为邻里间提供共享空间,街坊内还配有学校、商店和绿地。长白“两万户”的保留背后有两大原因:228街坊是上海“两万户”工人住宅的早期实践,代表了上海最早的住宅规划水平和建设水平;“两万户”开放共享的邻里关系,承载了新中国工人的集体生活记忆。
在原址兴建的体验展示馆,按计划将分成“生活空间实景体验”和“两万户时光轴展区”,前者是按照原状恢复的居民家客房、公共客厅、合用厨卫、楼梯间等真实场景,后者通过展陈形式,用图片、影像和旧物展示上海工人阶级从棚户区到“两万户”工人新村生活的变迁。
“长白社区的住宅建设容量高,但社区商业较匮乏,是杨浦唯一一个没有地铁站经过、没有星巴克的街道。”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说,这次改造充分考虑了周边社区需求,建成展示馆加商业配套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