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党建引领下 黄浦区五里桥街道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回应居民期盼

时间:2021-05-27

干净整洁的小区公共道路,井然有序;绿意盎然的中心小花园,是最佳纳凉地;电瓶车都搬进了智能车棚,安全又便捷;能实时监控水质的供水系统,供到居民家的自来水达到直饮水标准;6层楼的老公房即将装上电梯,居民上下楼将变得相当方便……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辖区内的春江小区,一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正焕发勃勃生机。 “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居民口中这份幸运的背后,是五里桥街道为了居民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而踏踏实实、孜孜以求的奋斗印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春江小区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近年,在党建引领下,五里桥街道党员干部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与能力,创新城市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期盼,用细节诠释上海这座“人民之城”的温度与风情。

这个老小区,有些“不一样”

位于中山南一路1048号的春江小区,是一处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站在街面上看向春江小区,并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几幢淡灰色的小楼错落其中,还有一幢20多层高的高层,是早年上海高层建筑之一,但时光荏苒,毕竟近40年过去了,小区还是能看出一定的“年龄感”。

步入小区大门,眼前豁然开朗,突然觉得小区有些“不一样”:小区一侧有个小花园,绿树成荫,中间矗立着一座六角亭,几位老年居民正站在亭前锻炼身体,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公共道路不宽,但并不觉得拥挤,一侧的停车线画得整齐,车辆停放有序;往前走,一条色彩斑斓的步道出现在眼前,沿着步道走过去,只见两侧绿意盎然,前方出现了一处藤架,绿植攀爬其上,据说到了夏天这里会爬满紫藤,居民最喜欢坐在藤架下的座椅上聊天、纳凉;曲径通幽的尽头,是一片场地相对宽敞的儿童活动天地,新修的小滑梯是小朋友的乐园,一旁有一处为家长打造的休憩长梯,长梯之上是一个伞状的小亭,上面刻着“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内容……每个走进春江小区的人,都会觉得,小区的公共空间不大,整体感觉也不算新,却格外温馨、舒适。

这些还只是春江小区看得到的地方,在不易看到的地方,小区还有很多“不一样”。

走进小区的水泵房,每个人都会说“太高大上”了。这套供水设备连到小区家家户户,据说水管线全部为进口材料,送到居民家中的水可达直饮水标准。一块大屏幕上,数字跳动着,在屏幕上可以实时查看水质变化,实现智能化监测。小区独居老人的家中还接入了智能水表,可“不动声色”地察觉老人的情况,如果发现隔段时间水表没有转动,后台会及时发送短信到居委会,提醒居委干部上门查看老人的情况。

在一间崭新的智能停车库内,停放着的数10辆电瓶车正在集中充电,自动断电系统、火警系统、冲淋系统一应俱全,确保了电瓶车充电与停放的安全。居民不用再推着电瓶车进楼栋,安全性有了保证,也非常便利。

拐进两个楼栋之间,一条精心打扮的“长廊”——“春江小巷”出现在眼前。据说,原来这里是“脏乱差”的公共过道,住在两侧的居民叫苦不迭。如今,这里成了小区一景:路边摆上了绿植,一侧的墙壁成了居民们最爱的创作地、儿童最爱的涂鸦地,“长廊”的尽头装上了几个长椅,时常有捧着茶杯的居民在这里“嘎讪胡”,遇到下雨天,“长廊”上方还可以撑起遮雨布,听雨、聊天,好不惬意。小区其他几个楼栋间的“长廊”也在改造中,只要住在两侧楼栋的居民愿意,就可以提供改造建议。

“春江小巷”项目,激发自治热情

春江小区今日的面貌,是在这两年形成的。小区共有383户居民,人口1000余人,以独居、高龄老人为主要居住人群。曾经,这里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小区公共设施老旧,公共空间存在堆放杂物、堵塞消防安全通道、违法搭建等现象。

老小区不用心呵护,势必越住越“老”。2018年4月,黄浦区创无违期间,龙华居民区协同五里桥城管、网格中心、永理物业等相关部门对小区公共区域进行了整治。但没多久,部分居民就将已拆除的违法搭建车棚变成了堆放杂物、建筑垃圾的区域,不仅破坏了小区环境,也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公共空间的凌乱与阻塞,让小区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难,邻里矛盾增加、居民对小区漠不关心,居民们没有了谈天互动的地方,整个小区变得死气沉沉。

龙华居民区党总支对春江小区的情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尽快解决春江小区面临的难题,龙华居民区党总支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调研,发放意见征询表,针对春江小区的现状,多次召开座谈会、联席会议,以需求为导向,广泛征询居民意见。最终在议题征询会议上,结合街道自治微创投项目,确定了改造“杂物间”、打造具有春江特色和风采的第一期自治项目——“春江小巷”。

龙华居委会向五里桥街道提出了“春江小巷”自治项目的申请,希望通过项目化的形式,推动社区环境改造。随着自治项目的申报成功,龙华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组织会议,倡议党员亮身份,起到带头作用,成立以小区党员骨干为主力的自治团队,由党员骨干进行社区动员,引导、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自治项目中。

自治团队经居委会的指导、培育后,党员骨干们开始动员居民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如何利用、改造荒废已久的“杂物间”,同时还要能体现出具有春江小区的特色和风采。经多次民主协商,大家把“春江小巷”的改造重心聚焦在围墙上,希望通过改造围墙,打造春江文化墙。在多次走访、座谈,听取专业人士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后,文化墙的设计方案基本成型,在召开听证会后,居民们通过了春江文化墙的设计方案。

如今的春江文化墙上,有居民们自发编写的歌颂祖国、歌颂小区的诗词,有小朋友们画上的妙趣横生的涂鸦,墙边还摆着居民从自家搬来的绿植,居民们为“春江小巷”制定了守护公约,热心的志愿者还会定期对小巷进行打扫。

从细处着眼,创新方式

春江小区的逆袭,是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创新的硕果。

龙华居民区党总支是一支年轻且充满干劲的团队。党总支书记张丞俊是个“80后”小伙子,看上去瘦瘦高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干净斯文,年纪不算大,但他是年轻的“老法师”,在社区工作了10多年,经验非常丰富。他的“团队”有9人,35周岁以下青年占70%,其中30%具有社区工作经历,40%曾在民企或外企等社会单位工作过,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作为中心城区典型的混合型居住社区,我们龙华居民区内既有高档的商品房,又有普通商品房和老旧公房,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居民为外来人口,又有近一半的老龄化人群,二元结构特征非常突出。总结起来就是,社区场景内经年累月熟人、熟事、熟景的便利生活,和社区人口老龄化、愿景多元化、公共配套业态落后,以及公共矛盾烦冗纷杂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冲突。我们要解决的是,旧貌换新颜的社区矛盾与社区需求。”张丞俊说。

20多年前,首创于五里桥街道的“三会”制度便是引导社区居民自治的好方法。新时代下,党建引领下的精细化社区治理,讲求方法的创新。

不破不立,老小区的拆违曾是个难题。龙华居民区借助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摸索开发了“社区拆违3件套”:1是建立“一户一档”的走访材料(档案),2是根据民意诉求制作《无违建先进居委创建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3是基于即时的沟通回应制定热线与值班制度。把人心工作做在前,居民诉求也得到了及时跟进,极大缓和了居民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在龙华居民区的拆违现场,没有大动干戈,甚至有居民主动说“我下来帮你们拆”。

在春江小区运用“三会”制度引导居民开展自治的过程中,龙华居民区又创新出听证会配“公示制”的做法。听证会拟出议题后,居民区组织入户发放《意见征询表》,一是照顾社区中出行不便的居民和上班族等人群,更大范围地实现听证结果在小区居民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让社区居民能更严肃审慎地对待自己的意见抉择,以减少小区议题项目上马后不必要的隐性矛盾发生。对在公示中居民的反馈意见,居民区第一时间安排对接的小区党员骨干、楼组长和自治团队成员予以回复,及时化解矛盾。

党建引领下的精细化社区治理,更是从细处着眼,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感受度与获得感。

从细处着眼,体现在处处以人为本、对人的尊重。小区改造中,新建儿童乐园的地方,原来有几个晾晒架子,是旁边几户底楼居民的晾晒空间,更新后,晾晒架子被保留下来,延续居民的生活便利。小区在修建六角亭时,曾遇到了一个难题:一棵桂花树挡住建设空间。居民们说,这棵树有40多年历史了,对它有感情了。改造尊重了居民的意见:树被保留下来了,只是稍稍移动了一些距离。

从细处着眼,还体现在处处为居民着想,以居民利益为上。让不少小区居民引以为傲的供水设施更新项目,并非居民们广泛提出的需求。巧合之下,张丞俊得知:上海城投水务公司计划在上海打造“老旧小区高品质用水示范点”,向春江小区抛来了“橄榄枝”。更新后,水质更清,且更新费用由城投水务公司承担,这本是好事情,却没想到,一上来就遭到了居民的反对。居民担心,施工期间小区路面开挖影响机动车停放等问题。龙华居民区党总支积极牵头,城投水务公司、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等召开协调会。大家随机开挖一个路段进行采样,将埋藏在地底下的公共水管暴露于众目之下,脏乱不堪;大家又查看了老式二次供水蓄水池,卫生情况令人担忧。经过这番实地勘察,大家一致决定要更新供水设施。“用水问题和居民健康息息相关。居民没有想到的事情,我们要替他们想到;居民急难愁盼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解决好。”张丞俊说。

为将春江小区这一优秀案例进一步提炼总结,街道引入了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唐有财教授团队,共同开展五里桥街道“三会”制度创新实践案例集课题。通过专家点评指导,帮助居民区书记掌握“三会”制度案例教学方法,使“三会”制度更具可复制性,以案例分享研讨会的方式,扩大“三会”制度宣传推广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基层民主意识,促进基层民主建设。

最近,春江小区又有“喜事”了:第一部加装电梯开工了。“春江小亭奶奶笑,亲子乐园宝宝乐……”居民们发自肺腑地为身边的美丽家园自编诗歌童谣。

其乐融融,一派祥和,曾是居民们期盼的样子,也是春江小区如今的样子。

搭建平台,引来多方参与

“春江小巷”是一个“试水”项目,它的成功,燃起了春江小区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结合黄浦区“美丽家园”建设,春江小区走上了“逆袭”之路。

“一个小区的治理可以依托‘三会’制度、居民自治团队,那么如何从一个小区扩展到居民区或者更大的范围呢?这个时候从居民区扩大到街区,推进街区共同体建设,共建共享和美街区就很有必要了。”街道与居委对春江小区的改造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

“近年,我们街道提出了‘街区共同体’概念,这是基层治理一个创新探索。街区不是简单将几个居民区任意分割和组合,而是由几个在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共同特质的工作区和居民区组成,而龙华居民区就属于人文滨江街区。”龙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丞俊说。

借助“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和街道“街区共同体”的机制,龙华居民区党总支搭建各类平台,在公共政策与周边资源中协调各方力量,创造机遇,满足社区居民对公共环境和公共配套的功能诉求:带入黄浦区科学技术协会,引入科普的主题元素,通过为春江小区添入植物花卉、灭蚊灯、二十四节气涂鸦等,把春江小区打造成社区科普基地;结对专业律师机构,采用“云坐班”形式,为春江小区亲子乐园规则制定给予专业建议,并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引入上海城投水务公司,以公益性改造对春江小区内的公共水管设施进行智能化的整体更换调整,成为企业产品新标杆样板;争取社区文化中心专业配套资源,为社区公共墙面绘制主题涂鸦,营造春江社区党性教育氛围……

街道是居委背后坚实的后盾,街道对龙华居委春江美丽家园自治项目给予了经费支持及项目指导,因该项目居民参与度高且能实际解决社区急难愁问题,街道倾注资源、连接社区企业,为项目注入更多扶持力量。

转眼间,春江小区改造建设接近尾声,进入验收环节。居民作为小区的主人,居委邀请他们亲自验收。2020年9月7日,龙华居民区党总支组织召开了春江小区“美丽家园”建设评议会,邀请居民代表、物业成员、业委会成员进入各项目竣工现场参与评议。居民代表看到小区内发生的巨大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位阿姨称赞道:“我们春江小区,原来的小花园满地杂草,无法进入。听证会以后,改变了乱晾晒,建设了亲子乐园,现在小朋友在里面玩得很开心。”一位居民感慨道:“美丽家园美丽景,小区居民乐在心。”春江小区改造好以后,居民将手机镜头聚焦于小区焕新处,将拍下的美图发送至春江小区微信群中,还不忘给自己点个赞。从中可见,居民对这一惠民工程有较强的感受度和认可度,获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 上一篇:中国网络零售百强榜发布 上海两家企业入围网络零售十强
  • 下一篇:追记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