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项颖知5月31日报道:《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今天正式出炉。该规划围绕补短板、促均衡、提质量,对接下来五年上海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系统安排。
“基本公共服务”的核心是保障最基本民生需求,应保尽保、均等享有。记者从市发改委牵头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和家门口延伸、向新城和农村覆盖、向薄弱环节和重点群体倾斜”。
主城区公共服务功能方面,上海“十四五”将促进公共服务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重点补足社区卫生、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在主城区率先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高质量覆盖。到2025年,全市85%的社区都将“15分钟步行可达”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今天下午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情况。
“五大新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方面,按照相关方案和目标,每个新城都将引入三甲综合医院、优质教育等资源,打造健康医联体、紧密型学区集团等服务模式,让新城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资源。
上海将按照“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原则,深入挖掘每个新城的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魅力彰显的文体品牌,并推动市级文艺院团、体育赛事等资源下沉,丰富提升新城公共文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同时还将结合新城未来人口发展需要,合理布局一批功能性、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设施。
农村公共服务内涵建设方面,上海将加大统筹力度,促进更多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将实施城乡携手共进计划,引导优质资源在农村地区布局。对扎根郊区农村工作的公共服务领域专业人才,上海将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职称倾斜支持政策,完善交流培养机制,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促进项目、保障范围等标准的衔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上海将推动长三角区域居民能够异地享受相关基本公共服务并实现便捷结算,并探索建立部分项目财政支出跨区域结转机制。
其中,长三角示范区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标准衔接和政策协同将率先推进,示范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清单动态优化。临港新片区公共服务将立足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成教育改革开放先行区、高品质健康服务引领区、世界级文体旅游目的地、家门口服务样板间,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标杆。
据市发改委介绍,经过“十二五”“十三五”持续推进,上海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制度为基础、涵盖9大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四五”将持续深化,最终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人口、产业、资源相协调,打造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上海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