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党的诞生地”重要区域之一,自3月以来,虹口全区上下以多种形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线上线下 形成自主学和集中学浓厚氛围
“你挑战了吗?‘学习强国’APP上出了党史知识学习达人挑战赛。”“哎呀!太可惜了,差一点我就满分了!”工作之余打开“学习强国”APP学时政党史、晒学习积分,已成为虹口在职党员的习惯。社区年轻党员还上门“手把手”教会退休老党员们使用智能手机,运用语音播放功能实现了“随身听”党史。在鼓励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用好“学习强国”APP这个“加油站”外,虹口区还开发了线上学习的“自选动作”,在“上海虹口”APP设置“必修课”“周周练”,鼓励全区党员参与学习答题。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虹口区坚持以自学为主。第一时间征订指定书目近6万套,基本覆盖全体党员;在公共空间设置党史学习教育“红书架”,方便基层党员群众阅读学习;还编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两个决议”等学习资料共6册;特别编制了《虹口区党史学习教育自学打卡表》,督促全体处级以上党员干部7月1日前必须完成通读4本指定书目、撰写学习体会等必学内容。
在以自学为主的基础上,虹口还采取集中学习、党员宣讲等形式,高质量开展专题学习。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主题党日、党章专题学习交流、“党课开讲啦”等党史学习教育8400多场次。目前,虹口区两级中心组开展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现场学习等多形式学习教育183场次。
“老师讲的内容真好,有趣的故事和理论相结合,听得进!”“这样的直播太棒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论是自主学还是集中学,虹口都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4月20日,虹口区对市委党史专家宣讲团老师的《党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血脉与根基》专题辅导报告进行直播,当天有3.61万名用户进入直播间聆听,获得2.16万次点赞。
而为在全区范围广泛开展主题宣讲,虹口组建了50人的区委党史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包括张家禾、陈明青、张心亚、殷仁俊、华磊等先进典型和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老干部、老军人;全区各部门、街道成立基层特色党史宣讲团15支、共200余人。针对宣讲团的宣讲内容,虹口在区级层面召开党史宣讲工作动员培训会,按照“六个进一步”要求,区委党史宣讲团形成6个系列宣讲主题、145个宣讲课题。
自上而下高频次学习的背后,源于虹口区委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迅速响应和高度重视。虹口成立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3月3日,区委率先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启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前期实地调研各个部门、街道,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为开展好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党史学习教育联络员机制,保证了党史学习教育上下沟通顺畅、协调推进落实。
建好用活 把红色资源打造为生动教材
“这里曾是民国时期设施一流的码头,1919年3月17日上午,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89名青年在这里登上了日本邮轮‘因幡丸’号……”这是最近热播的央视纪录片《山河岁月》第四集“法兰西岁月”中的一段旁白。
百年前,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怀揣着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和奋进精神,从上海汇山码头,也就是今天的虹口区北外滩滨江公平路至临潼路岸线,搭乘邮轮驶离上海,踏上了旅程。虹口区北外滩见证了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从追寻真理的青年变成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百年后,虹口区在北外滩滨江举行“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纪念标识”揭幕仪式,不仅还原北外滩留法勤工俭学始发地的史实,还打造国际版“跟着伟人学党史”红色阅读人文行走路线。组织邀请具有海外生活经历的上外老师、留学生代表和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士,跟着宣讲员一起行走在北外滩滨江,倾听和感受百年前那段红色记忆。
此外,虹口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首批重要红色革命遗址纪念标识的设置工作,涉及中共中央宣传部遗址、中共中央特科武器储存处遗址、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秘密印刷所遗址、仁基印刷所遗址和上海大学师寿坊遗址共5处遗址;虹口也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首批重要红色革命旧址纪念标识的设置工作,涉及周恩来避难地——原礼查饭店、中共上海区委(江浙区委)机关旧址、木刻讲习所旧址共3处旧址。
虹口区始终强调要充分开发利用辖区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探索打造全域“大思政课”。
4月,虹口区发布了首批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资源清单,共计25个场馆、场景和7条微旅行线路,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活教材”。这份清单中,不但有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等知名红色场馆,还有修缮后重新对外开放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以及因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而备受热捧的李白烈士故居、上海邮政博物馆等。清单中推出的7条微旅行线路,包括“红色微旅行线路”“多伦路街区的红色记忆”“左翼文化运动在虹口”“隐蔽战线与虹口”“鲁迅精神的新时代当代启示”“海派文化的红色记忆”“海上方舟探寻之旅·犹太遗迹深度游”,串联起了虹口的多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首批红色资源清单发布后,仅左联会址纪念馆已共计接待160批团队、3401人次。
为了用活辖区内的红色资源,虹口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创新。3月底,由上海市电影局、虹口区联合举办的“红色光影的初心启航”左联电影展映月正式拉开帷幕。展映月期间,《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等8部影片,在虹口区内的4家电影院放映21场,50余个基层党组织通过电影党课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虹口区推出了“人人都是宣讲员”红主播宣讲大赛,并为之精心打造了朗读亭。随着“人人都是宣讲员”虹口区红主播宣讲大赛的正式启动,一个个“一平方米”的红色朗读亭出现在虹口足球场、中共四大纪念馆广场、北外滩滨江等虹口的多处地标,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前来,成为申城网红打卡地。
“走进苏州河四川路桥边的上海邮政大楼322会议室,玻璃上还保留着一颗孤零零的弹孔,这颗弹孔见证了上海解放……”这是《虹口党史中的百个瞬间》邮政大厦的弹孔(1949年)旁的一段文字。在朗读亭中,市民群众可诵读经典,也可高歌一曲。朗读亭中专门准备了《虹口党史中的百个瞬间》宣讲素材。自大赛启动,市民群众在朗读亭中以朗诵、讲述、歌曲、沪语RAP等多种形式自拍自录自播1200余人次,已经启动两轮市民投票,30万余人次参与投票。
作为一块“红土地”,虹口史志上留下了430名革命烈士的英名。清明节期间,区委中心组在左联会址纪念馆举行“革命先烈 精神永存”主题党课,缅怀和学习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虹口开展了云祭奠、云参观等系列线上纪念活动,在“上海虹口”APP推出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清明云祭扫活动,共1.2万人次敬献鲜花。五四青年节期间,与上海文广演艺集团等机构合作,创排左联题材舞台话剧《浪潮》,已被纳入上海市重点文艺创作项目。创排的上海首部沉浸互动式红色文化情景剧《青春为祭》,于五四青年节在多伦路街区首演。
结合辖区内丰富的红色资源,虹口还打造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推出10个虹口红色资源专题片,用图文模式推出“夜读北外滩”;中共四大纪念馆用沪语推出“力量之源·红色100”,打造深受Z时代欢迎的“力量之源”红色文创盲盒;在上海学习平台“红色经典线路”H5小程序中,展示虹口“鲁迅小道”线路,推出“一楼一故事”“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虹口的红色回响”等系列音频。
虹口区持续深化打造全域“大思政课”,各个街道也充分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开展各类基层群众性特色主题活动。四川北路街道成立红色文化生态工作室,打造“行走四川路、学思悟党史——川北三线”3条党史学习教育线路,社区工作人员出演社区红色故事,推出红色文化系列MV。欧阳路街道围绕“刘良模与《义勇军进行曲》的传播”,开展“一展一册”主题宣传活动。嘉兴路街道打造“感悟嘱托——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党史学习教育场景;曲阳路街道打造情景党课,筹办曲阳新村发展史料展;北外滩街道打造“北外滩的尘封记忆”“‘一江一河’会客世界”等红色研学线路;广中路街道打造“五卅运动”大思政课场景;凉城新村街道举办社区变迁新老图片“凉城红展览”,并在凉城路因地制宜布置百米宣传专栏,推动党史宣传进街区;江湾镇街道围绕地区解放历史,举办“忆往昔、看今朝、望未来”系列活动。
办好实事 努力践行初心使命
目前,从虹口区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推动和解决了一批市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北外滩街道广泛动员辖区居民和楼宇白领参与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不过,白玉兰党群服务站通过走访企业,发现不少白领有疫苗接种意愿但在安排接种时间上存在困难,街道获悉后主动对接虹口区卫健委和楼宇物业,并联动北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力在大楼20层党群服务站建起了专为白领服务的疫苗接种点。3月底,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20层白玉兰党群服务站成为疫苗临时接种点,白领可以利用工余时间足不出楼就完成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白领们发现除了打针还能在此“打卡”浦江两岸美景,因此,冠之以申城“最美疫苗接种站”美誉。正式启用以来,该接种点日均服务800人次,共接种疫苗2.5万余针。
不止白玉兰广场的“最美疫苗接种站”,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嘉兴路街道在金融街海伦中心、广中路街道在花园坊等党群服务阵地建立临时接种点,楼宇园区、居民区党组织为社区老人、企业白领等群体就近就便接种疫苗提供服务。
疫苗接种点进园区、进楼宇,也是虹口服务企业、提升区域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不止于此,虹口还结合北外滩开发建设,持续强化制度创新、政策供给,今年推出了制定企业开办和注销、政务服务、人才服务等9大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促进服务能级提升。通过推动“跨省通办”改革,最大限度满足市场主体异地办事的需求,目前,虹口区已有3家企业通过“跨省通办”顺利实现开业。
不仅虹口的企业和白领获得感满满,江湾镇街道纪念、沽源两个居民区也尝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带来的“甜头”。前段时间,这两个居民区进行了加装电梯集中签约,很快他们将拥有“上上下下的享受”。截至目前,虹口全区2021年加装电梯新增通过征询89台,完工投入使用18台,在建73台。
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老旧住宅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区,多年来,虹口一直积极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这一实事工程。党史教育开展以来,虹口区将加装电梯作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举措,多次将党史教育现场放在加梯一线,增加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条块结合,加强党建引领,认真贯彻“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工作理念,扎实推动各级相关部门共同搭建党建联建平台,引导基层社区形成“三驾马车”同轴共转、党员群众并肩作战的良好氛围和治理格局。同时,坚持广泛宣传,积极发动市民群众,及时联合街道梳理总结加梯工作经验做法,向他们讲好加梯党建故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加装电梯意愿征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模范和评议监督作用,持续提升加梯工作速度、力度、精准度。坚持整合资源,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结合青年“进物业、进业委会、进小区”工作,推动区、街道资源力量下沉加梯一线,有效发挥政府机关、街道青年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作用。今年,虹口在加装电梯方面取得新突破,从单楼破冰到整小区、整居委推进,迈入3.0时代(单楼、整小区、整居委),加梯工作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虹口各级党组织把学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在办好为民实事上下功夫。作为虹口最大民生工程的旧改征收,3月15日,135街坊地块的征收工作仅用时一周,签约比例达到100%,在2020年12月以100%比例通过意愿征询的基础上,创造了虹口区两轮征询均达到100%的新纪录。4月13日,135街坊旧改基地提前完成签约期内所有居民100%自主搬迁。在实现两轮征询均达到100%纪录后,该基地达成了又一项100%纪录,是今年全市首个意愿征询率、签约率和搬迁率均达到100%的旧改基地,同时创下“三个100%”的虹口区旧改新纪录。这样的成效,离不开虹口牢牢把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要求,将“支部建在基地上”,充分发挥地块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群众”工作链条,确保旧改地块居民区党组织与群众进行“点对点”“一对一”沟通。今年,虹口精心打造了全区第一个移动型旧改基地党群服务站,随着旧改项目地块的变更,及时结合当地资源特色,因地制宜为旧改一线党员群众提供服务。虹口率先探索“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旧改新模式,建立与征收事务所“融合式”共推工作模式,推动旧改工作出实效。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方面,虹口全区各级党组织共开展实践活动4142场次,参与82001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401个。
为推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虹口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清单》,细化“我与群众面对面”等7个方面29条具体措施、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组织方式,每月下发工作提示,指导各单位立足自身特点、行业特色细化工作举措,抓好推进落实。为进一步倾听民声民意,下一步,虹口还计划在“上海虹口”APP推出“微心愿”,征集市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梳理资源清单,组建宣讲团队,搞活教育形式……虹口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还在继续。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虹口将做到三个“进一步”。进一步推动学习共促,用好自学机制,评选100名党史学习达人,用好各级宣讲资源,把学习送到党员群众身边,提高学习质量和成效;进一步推动资源共享,开展“虹口庆祝建党百年十个100项目”,包括100个特色群众性主题活动、100堂情景党课、100名红色传讲人、100个学习实践创新案例等,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品牌,5月底前,完成李白故居修缮开馆、中共四大纪念馆重新开馆等工作;进一步推动实事共办,打造“十百千万”工作品牌,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10张清单,推出百余个为民便民惠民的政策举措,推动千余个责任区网格形成一大批让群众得实惠的项目,为社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实现万余个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