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临港新片区未来有多“绿”?这份新出炉的“十四五”规划告诉你

时间:2021-06-04

东方网记者薛宁薇6月4日报道: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30微克/立方米、生态空间占比达50%,4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这一系列直指全市范围内最高水平、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的数字,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十四五”发展定下的约束性指标。

图片来自网络

5月3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生态环境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工作和生活在新片区的人们,未来有哪些高质量的生态空间值得期待呢?

记者今日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生态处获悉,“十四五”期间,新片区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只升不降、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只增不减。同时,全力推进“公园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低碳城市、善治城市”建设,并打造“高质量、一体化、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成为滨海韧性低碳的典范

公园城市如何打造?根据规划,到2025年,生态空间占比达50%;滴水湖核心区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9%;开发边界内3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基本覆盖。同时,将新建立体绿化总量15万平方米,绿道建设指标不低于200公里。

此外,生态多样性保护与湿地修复也被列入这份规划中。规划指出,新片区将提升公园绿地生态涵养功能,结合南汇嘴生态园建设,保护重要生物资源,努力建设较为完善的湿地及野生动物停歇地保护体系。

海绵城市是新片区的一张绿色名片。“十四五”期间,新片区将持续深化水生态营造和韧性提升。规划指出,到2025年,45%以上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镇化地区35%左右区域达到5年一遇排水能力。

而在建设无废城市方面,新片区提出,全面强化全品类固体废物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建设,从规划布局和源头控制加强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到2025年,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全面完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0%。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构建具有临港特色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示范区。具体来说,新片区将在“十四五”期间创新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探索引入优质第三方为政府监管提供辅助力量,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网络体系。

同时,还将研究城市立体绿化建设管理模式,探索扩大“绿视率”,并建立有利于促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此外,还将实现供水、污水、雨水排水、水利管理一张屏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 上一篇:《百年辉煌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百年图展》 在市工人文化宫开展
  • 下一篇:上海交大发布“碳系列指数”,推出“低碳环境”“智慧环境”本科特色班